膂骨
拼音:lǚgǔ英文:firstthoracicvertebraproces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膂骨为骨骼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中医学;针灸学;中医骨名龙疽
...名龙疽、青龙疽。系有头疽生于背中部膏肓穴(第四、五胸椎棘突间,脊柱旁开3寸)处,手后伸于背中部正可搭着此部位。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厥俞
...是心包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的作用。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
中医学;针灸学;经穴结核穴
拼音:jiéhéxué结核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黑龙江医刊》。位于背部,第二、三胸椎棘突左右各开0.5寸处。左右计4穴。主治肺结核。一般直刺0.5~0.8寸。
中医学;针灸学;经外奇穴二椎下
拼音:èrzhuīxià二椎下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精神病、癫痫、疟疾等。一般斜刺0.5~0.8寸,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中医学;经络学;针灸学;经络学;经外奇穴膵俞
...胃管下俞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左右计2穴。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
中医学;针灸学;经外奇穴大椎四花
拼音:dàzhuīsìhuā大椎四花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背部,以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点为基点,其左右上下各旁开0.6寸处,计4穴。主治百日咳。—般针0.3~0.5寸;可灸。
经外奇穴;中医学;针灸学无名
...即二椎下穴。二椎下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精神病、癫痫、疟疾等。一般斜刺0.5~0.8寸,可灸。
中医学;经外奇穴;针灸学中柱
...柱中部之枢纽处,故名。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伏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强腰补肾、和胃止痛作用。主要用于脊背、脾胃疾患等。如腰痛脊强;胃脘痛、食...
中医学;经穴;针灸学中𦛗骨
拼音:zhōnglǚgǔ中𦛗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中医学;人体部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