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脉
...第三十八《逆顺肥瘦》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二。自黄帝曰愿闻人之五脏至末,见《素问》卷十一第三十九《举痛论》篇。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血气相注,如环无端,未知行身逆顺如何也?)岐伯曰∶手之三阴,从...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经脉之三;唐;杨上善总论
...。不足指南。今根据甄权等所撰。为定云耳。铜人经云。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益意尽言其处。雷公问曰。禁服之言...
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四针灸门;明;朱梓菜蔬第三
...,味甘寒滑无毒,去渴,多食令阴下痒湿生疮,发黄胆,黄帝云∶九月勿食被霜瓜,向冬发寒热及温病。初食时,即令欲吐也。食竟心内作停水不能自消,或为反胃。凡瓜入水沉者,食之得冷病,终身不瘥。冬葵子,味甘寒无毒...
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唐;孙思邈正人形第四
卷上黄帝问岐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岐伯答曰∶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葱、薄荷、...
中医古籍;黄帝明堂灸经;卷上;唐;佚名玉版篇第六十
卷七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七;清;张志聪十二经流注五脏六腑明堂
卷五针灸门心脉也。两旁一十六穴。出甲乙经。心包出于中冲。中冲者。木也(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手心主脉之所出也。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劳宫。劳宫者。火也(一名五里。在掌中央动脉。手心主脉...
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五针灸门;明;朱梓痹论
卷第二十八·风平按∶此篇自篇首至逢湿则纵黄帝曰善,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三《痹论》篇。自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至阴阳之病也,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七《周痹》篇。自问曰人有身寒至不相有也曰死,见《素问...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八·风;唐;杨上善寿夭刚柔第六
卷一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此章论人秉天地阴阳而生。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刚柔。阴阳之道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一;清;张志聪针道源流
卷一《素问》十二卷,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而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刘向指为诸韩公子所着;程子谓出战国之末。而其大略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盖灵兰秘典...
中医古籍;针灸大成;卷一;明;杨继洲论针之名
卷二针灸门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九针之名。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传于后代。岐伯对曰。九针者。一曰针。二曰圆针。三曰针。四曰锋针。五曰铍针。六曰员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此是九针之名。九针...
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二针灸门;明;朱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