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第四十九
...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察色以言其时者。察五脏五行之色。以知所死之时也。如赤色出...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六;清;张志聪面部分位
卷十经络《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
中医古籍;脉诀汇辨;卷十经络;清;李延昰十二经行度部分
卷一手之三阴从脏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至腹(灵枢)○人之经络三阳三阴分布一身太阳少阴在身之后阳明太阴在身之前少阳厥阴在身之侧(丹心)
中医古籍;针灸集成;卷一;清;廖润鸿三部分位
卷之一三部从鱼际至高骨得一寸,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中;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又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六分为尺分,故三部共得一寸九...
中医古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一;宋;陈言面部分五脏病证
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额上心证∶赤色者,心经有风热,主心烦惊悸,卧坐不安。青黑色,中有邪,主惊风腹痛。《宝鉴》云∶心乃中邪,手螈而啼叫。青黑甚,则心腹痛。微黄色,皮干燥,主盗汗。头发干,黄燥,主惊疳...
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明;徐春甫五色篇第四十九
...。属木。位东。南面行令。胆位在左。故山根之左。胆之部分。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马云。肝之下为脾。方者鼻隧也。面王者。鼻心之端也。鼻隧之上。即迎香之上。为胃。张云。年寿之下者。相家谓之准头。是为面王。亦曰明...
中医古籍;灵枢识;卷五;日本;丹波元珍一、太极图抄引
...在万物。夫五行异质,四时异气,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皆不能离乎太极。人在大气中,亦万物中一物尔,故亦具此太极之理也。惟具此太极之理,则日用动静之间,皆当致夫中和,而不可须离也。医之为教,...
中医古籍;医旨绪余;上卷;明;孙一奎十三、太阴阳明之异
...,然一表一里,故所受所伤有不同矣。)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为脏,阴也。胃为腑,阳也。阳主外,阴主内,阳主上,阴主下,是阴阳异位也。阳虚则阴实...
中医古籍;类经;十四卷疾病类;明;张介宾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帝问其病。而伯答以阴阳顺逆之道焉。)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阴阳异位者。谓太阴居上。阳明居下也。更虚更实者。谓阳道实。阴道虚。然阳中有阴。阴中有...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四;清;张志聪痈疽部分
...肉可坏。更不须长肉也。上《灵枢》、《鬼遗》诸书所言部分甚悉,今已散采入各条矣。其经络所属及引经之药,已见首卷分经络篇。其初、中、后,内消、外治之法,及表里、虚实之别,则当于肿疡、溃疡门求之。今世专科方...
中医古籍;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明;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