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血兼理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味辛、苦,性寒,无毒。入肺、心、心胞、肝、胃五经。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凉心通肺,宽胸舒胁。配明矾,豁痰涎,开神明之蒙。伍射干,治喉痹,散阴阳之结。能开肺金之郁,故名郁...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明;李中梓(二)理气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肝、肾四经。调和中气,破结滞而胃开。温补下焦,壮元阳而肾暖。疗脾家痰涎之血,去肌肤水肿之邪。大肠虚闭宜投,小便气淋须用。芬芳之气,与脾胃相...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明;李中梓(二)理气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味辛,性平,无毒。入肺、脾、胃、肝四经。生津止渴,开胃消痰。通舒经络、流畅肺肝。陈郁之气、久积能散。辛平能散结滞、芳香能除秽恶。又能润肌肤、悦颜色。产闽中者,力胜江浙...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明;李中梓干姜
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味辛,性热,无毒。入肺、脾二经。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温中下气,症瘕积胀悉皆除。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生行则发汗有灵,炮黑则止血颇验。干姜本辛,炮之则苦,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明;李中梓(二)理气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味苦,微寒,无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面炒。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消水留胀满。枳实(即枳壳之小者)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威。解伤寒结胸...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明;李中梓第一节·六经形层
...主小腹。厥阴内部主少腹。【秀按】此即六经分主三焦之部分也。《内经》云。上焦心肺主之。中焦脾胃主之。下焦肝肾主之。乃略言三焦五内之部分。合而观之。六经为感证传变之路径。三焦为感证传变之归宿也。尝读张仲景...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清;俞根;徐荣斋望诊
...至其所胜之时而病,此非显明易推者乎?五脏六腑,各有部分,额至阙庭,上属咽喉。阙循鼻端,五脏之应。内挟鼻,下至承浆,属于六腑。表里各别。自颧下颊,肩背所主,手之部分。牙车下颐,属股膝胫,部分在足。《灵枢...
中医古籍;脉诀汇辨;卷七;清;李延昰脏腑分发于面部
卷一(增补)《灵枢》曰∶五脏六腑,各有部分;能别部分,万举万当。庭者,首面也。(庭,天庭也,谓之首面。)阙上者,(眉间上分。)咽喉也。阙中者,(眉之中。)肺也。下极者,(印堂。)心也。直下者,(山根。...
中医古籍;诊家正眼;卷一;明;李中梓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上卷温疫可下者,约三十余证,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满,便于达原饮加大黄下之。设邪在膜原者,已有行动之机,欲离未离之际,得大黄促之而下,实为开门祛贼之法,即使未愈,邪亦不能久羁。二三日后,余邪入胃,...
中医古籍;温疫论;上卷;明;吴又可12.处女经闭
...,饮食增多,身形健壮,诸病皆愈。惟月信犹未通,宜再注意通其月信。处方生水蛭(一两轧为细末)生怀山药(半斤轧为细末)每用山药末七钱,凉水调和煮作茶汤,加红蔗糖融化,令其适口,以之送服水蛭末六分,一日再服...
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八)妇女科;清;张锡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