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太阴脾甘温,和脾养胃,益气温中除湿
中医古籍;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太阴脾;清;姚澜米
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阳明胃见脾补。
中医古籍;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阳明胃;清;姚澜黄梁米
中品·卷第二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
中医古籍;名医别录;中品·卷第二;魏晋;陶弘景米
卷第四·本草下米谷部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
中医古籍;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米谷部;唐;孙思邈治小儿米症方第七十四
卷第二十五《产经》云∶治少小米症恒欲食米方∶鸡屎(一升)白术(五合)凡二物,合炒,取米焦,捣末,以水一升,顿服取尽;斯须即吐出症,吐出症如研米末为症,若无症而吐出白痰水,增米须食米。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二十五;日本;丹波康赖米上部
卷第二分三品药及反恶麻麻子(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分三品药及反恶;宋;王怀隐;陈昭遇米中部
卷第二分三品药及反恶大豆及黄卷(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大麦(食蜜为使)上一百九十九种。有相制使。其余皆无。故不备录。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分三品药及反恶;宋;王怀隐;陈昭遇米
米谷部三品赤小豆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日华子云∶温。除烦消宿食,开胃。
中医古籍;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米谷部三品赤小豆;元;佚名薏苡米
卷之四下谷部甘淡微凉,健脾清肺,渗湿舒筋,止渴退肿。炒松用。生用,则专渗湿热以清肺气
中医古籍;药性切用;卷之四下谷部;清;徐大椿香附米
卷二心胃门真郁金甘草(等分)加姜一片。水煎服。
中医古籍;惠直堂经验方;卷二心胃门;清;陶承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