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之草
...KT鸿荟又云山KT茎叶亦与家薤相类而根长叶差大仅若鹿葱体性亦与家薤同然今少用薤虽辛而不荤五脏故道家常饵之兼补虚最宜人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盖白冷而青热故也【地】鲁山平泽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无时【...
中医古籍;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元;王好古谷之草
...别说云腐婢今既收在谷部当是小豆花也设有别物同名名随部分不必多辩此说与图经相合诚为赤小豆花也明矣【时】(生)春生苗(采)夏月取【收】阴干【用】花【色】粉红【味】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臭...
中医古籍;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七米谷部下品;元;王好古青粱米
...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嘉〕
中医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唐;孟显经脉统论
...之。然后原九针之宜。行十二刺之节。明五变之理。审其部分。刺道思过半矣。今于逐脉之下。载其经穴。与其病证。兼及浮络经筋之病。共为一编。窍穴虽同。而浅深各有部分。在用针者以意审之。
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二针灸门;明;朱梓赤脉波贯黑睛
...经络。上冲于目。故令赤脉波贯黑睛也。上下左右。各有部分。不可不察。其从大侵睛而痒者。肺胃脉热也。其从小起者。手邪热也。其源不同。当察其部分。根据经以治之。龙木论云。眼小赤脉外障。此眼初患之时。皆从小渐...
中医古籍;普济方;卷七十七眼目门;明;朱橚痈疽部分
...肉可坏。更不须长肉也。上《灵枢》、《鬼遗》诸书所言部分甚悉,今已散采入各条矣。其经络所属及引经之药,已见首卷分经络篇。其初、中、后,内消、外治之法,及表里、虚实之别,则当于肿疡、溃疡门求之。今世专科方...
中医古籍;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明;王肯堂劳伤吐血
...则血脉循行如故,所谓劳者逸之是也。此等未关脏气,但体性坚凝,尚可望其生全。若不能如此,而或纵情违理,络脉完已复损,则必无幸矣。发灰散乱发(烧灰)每服二钱,米醋汤调服,亦治小儿尿血。治吐血不止。将本人血...
中医古籍;金匮翼;卷二诸血统论;清;尤怡(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忌见火。发汗解表,和中利湿。暑期感冒,无汗发热。腹痛吐利,阳为阴遏。治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以致头疼、发热、烦躁、口渴。吐泻者宜用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肺二经。解暑辟浊,化湿快膈。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郁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若阴虚火旺,胃热作呕,法当戒用。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利湿解热。袭受暑湿,脘闷蒸热。得汗不解,午后加炽,肢体酸沉,溲少便涩。此物具通达宣利之能,故可分利湿热,清达表邪,缠绵之患,用之有益。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