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汗法的运用
...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止尽剂也”(《脉经》)。(3)汗法亦有其禁忌证。外感之病,已内传入里或已耗伤阴精者,使用汗法务必仔细...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中医中药总论治法七
...痈肿,此表邪之宜散者也。如无表证,则不宜妄用发散,以致亡阳损卫。故仲景曰:疮家不可汗。此之谓也。其有营卫失调,气血留滞而偶生痈肿,但元气无损,饮食如常,脉无凶候,证无七恶,此其在腑不在脏,在表不在里,有热者清其热,有...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浅谈中医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常把多汗症分为气虚、阳虚的自汗,阴虚的盗汗,亡阴、亡阳的大汗等,分别采用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其疗效优于一般西医方法。肿瘤患者的多汗症应纠正血浆胶体渗透压及离子渗透压以后再用中药,效果更好。【参考文献】...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九。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讝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讝语...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伤寒论怪脉种类与歌诀选录
...绝。脉理:寒盛阳衰,脉来微弱,似有若无,状若鱼翔,亡阳之征,当以死断。常见于消耗性疾病晚期。6.虾游脉虾游脉是一种快慢不齐,伏而隐约可见,中间突然一跃而迅速消失的不整脉。脉在沉候搏动,忽有一次浮脉,来...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诊断暑
...,至赤身热,口燥心烦,盛暑中,宜帷幕周密,自以至虚亡阳,服术、附数剂,脉虚而洪数,舌上苔黄。(脉虚、身热、苔黄、自汗、口燥、心烦,亦难别阴阳,但汗如雨而不畏寒,暑可知。若阴有汗则死。)伯仁曰:前药误矣...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名医类案;卷二王孟英运用养阴药的经验
...乌梅、白芍等味酸之品,既能酸苦泄热,又能酸敛护津。亡阳欲脱,非大辛大热无以为功,却又恐辛热酷烈伤阴,故王氏于参、附、桂、姜等温热回阳药中,每佐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等之酸敛,佐龙骨、牡蛎、石英等之镇纳以...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张志忠老中医以宁静血海之法论治崩漏学术思想要述
...徐复还其故也,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所谓气脱即亡阳先期之症也,所以治崩漏必先治气,四磨汤中之人参大补元气,乌药行气,沉香降逆纳气,玉片下气,四药为治气之大全,降逆平冲而不伤阴动血,共奏平冲降逆、宁...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综合治疗疗效评价
...和热毒之邪两类,阴寒之邪直中脏腑而导致阳气虚脱,即亡阳,阴津也随之耗损(具体表现为脉气无力,有形之阴津溢出脉外),治疗上急需回阳救逆兼顾有形阴津的补充。而热毒之邪侵袭机体,致使热毒炽盛(临床上表现为发热、...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