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虚劳门汇方
...中汤】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疳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真渴。 芍药[二两],当归,川芎,黄芪,肉桂,白朮,炙草。 上为末,每舨二钱五分,加姜枣水煎,食前服。 (按前三方一用参、姜以温中,一用黄芪、地...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济阴纲目;第五章 虚劳门张兰凤等:方证对应研究
...对应关系。张仲景本《神农本草经》与《汤液经法》撰《伤寒论》,明确提出方证对应。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方证源于《汤液经法》中的大青龙汤方证,黄芩汤方证源于小阴旦汤方证等。《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半夏泻心汤浅析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兼使,配伍十分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一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
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妙方精选针灸甲乙经(新校版)
...第十一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痉第四阴阳相移发三疟...
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善用“调和”求佳效
调和法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指通过调和手段达到化解、祛除病邪的目的。凡六经病症因阴阳不调出现营卫不和、肝脾不调、气血不畅、上热下寒等临床表现时,应用调和法治疗往往随手取效。 调和营卫...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辨可吐第十九
大法,春宜吐。凡用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为有寒,当吐之。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伤寒论吴又可温疫治法刍议
...俱重,脉不浮,苔白如积粉,且病情变化多端,故不能按伤寒发汗法施治。吴氏指出:时疫初起,应以疏利为主。因为此时邪气伏于半表半里之膜原,病位比较隐秘,一般药物难以达其病所,故只有用疏利透达之法,才可使邪热...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第四节呕吐
...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所谓邪者,或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或其本无内...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伤寒论》源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大医精诚网一.《伤寒论》作者及其生平《伤寒论》作者张机,字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少时随同郡张伯祖习歧黄技,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著名医家,与华陀并称于世。因...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周青:经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探讨
...迟而细。属脾胃虚寒、肾阳不足、虚火上炎。理中汤在《伤寒论》中是用来治疗中焦虚寒之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等症。《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是治疗肾阳不足之腰痛腿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在此用理中汤合肾...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