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
...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名;经络学;中医内科学;疾病透泄
拼音:tòuxiè透泄治疗学名词。系汗法之一。属辛凉解表法。用辛凉解表药透邪,苦寒药清泄里热的治法。参辛开苦泄条。
中医治疗学通腑泄热
拼音:tōngfǔxièrè通腑泄热治法之一。简称通泄。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寒下、增液泻下等法皆是。
太阳少阳合病
...若表邪盛,肢节烦疼,则宜与柴胡桂枝汤两解其表矣;今里热盛而自下利,则当与黄芩汤清之,以和其里也;若呕者,更加半夏、生姜,是清和之中兼降法也。”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经络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疾病苔滑
...学名词。指舌苔润滑。是津液充盛之舌象。热病苔滑,是里热未解。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是阴寒凝滞,或痰湿内阻。《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热越
拼音:rèyuè热越病理学术语。指里热向外发越。《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清法
...、祛暑、生津等作用。凡由温、热、火、暑邪致病而形成里热证,均以此法治疗。临床多用于热性病和脏腑火热证。对热性病使用清法,应分清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按浅深程度使用清法。各个脏腑的热,应按各脏腑病症表...
中医学;中医治法;清热法;针灸学;中医治疗八法肩疽
...证加用引经药。初起有表证者,俱宜荆防败毒散汗之。有里热证者,内疏黄连汤下之。汗下之后,肿痛不退,脓势将成,宜用托里透脓汤。若脓已成宜早作切开引流。溃后可外用各类去腐生肌散(膏)。
中医学;中医外科学;疮疡;疽;有头疽;中医病名;肩疽;无头疽坚阴
...“寒邪深伏,已经伏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
中医学;中医治疗学急下存阴
...特点在于寒性泻下药配伍行气消滞药,使胃肠气机通畅,里热积滞得以速去,从而使津液得以保存,即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治疗用语;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学;中医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