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吐泻身凉
卷上·脉证治法吐沫,泻青白色,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睡露睛,此伤风荏苒轻怯,因成吐泻。当补脾后发散。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证,多病于春冬也。
中医古籍;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宋;钱乙经来遍身疼痛
卷三经来二三日。遍身痛。此寒邪入骨。或热或不热。俱宜解表。
中医古籍;女科秘要;卷三;清;静光禅师经来遍身浮肿
卷三此乃脾土不能克化。水变为肿。
中医古籍;女科秘要;卷三;清;静光禅师遍身奇痒叫啼不休
杨梅疮生姜捣烂稀,布包搽自止。扑子∶绿豆粉、滑石各三钱,轻粉三分,共研末,旧绵蘸扑效。
中医古籍;慈幼便览;杨梅疮;清;文晟遍身紫黑纹(七十九)
热邪内外熏蒸,遇风寒辄与内热相拒而不得入内,热为风寒所闭而不得出,毒瓦斯壅于肌表,故形如痕点,其色青紫者有之,宜用生地、紫草、凌霄花、丹皮、玄参、连翘、黄芩、红花、全蝎、石膏、川连,如大便秘结加生军。
中医古籍;经验麻科;清;沈望桥产后身冷
卷三保产上产后日食黍粥二十余碗,一月之后其身冷处有数块,以指按其冷处,其冷即从指下上应于心,如是者二年,诸治不效。以八珍汤(方见前滑胎条中)去地黄加橘红,入姜汁、竹沥一钟,煎七分服,以冷处皆暖为度。
中医古籍;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上;清;竹林寺僧身面白丹
卷九·外治补遗白瓷瓦末,和猪脂涂之。(《梅师方》)
中医古籍;急救广生集;卷九·外治补遗;清;程鹏程脾虚身面淡黄
卷中胃主容纳,脾主消化,居人身中,属土色黄,蒸腐水谷,分别清浊而行升降,以生气血而助精神,一失常度,即易生病,身面虚浮而色淡黄,如目珠不黄,并非黄胆病,乃脾虚,补土为治。
中医古籍;医门补要;卷中;清;赵濂四、五脏及身体热候
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诸候(凡五论)荣卫不调,阴阳痞隔,若阳气虚,阴气盛,则生寒冷之病。今阴气虚、阳气实,故身体五脏皆生热,其状吸吸而热,唇口干,小便赤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诸候(凡五论);隋;巢元方六十九、产后身生疮候
卷之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产则血气伤损,腠理虚,为风所乘,风邪与血气相搏,脏腑生热,重发肌肤,故生疮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隋;巢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