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逢源
拼音:《wēnrèféngyuán》《温热逢源》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
古籍;书籍;清代;温病著作医学编
...卷。清·曾懿撰。刊于1906年。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温病分辨不清,以致误治甚多,故着重将伤寒、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卷一伤寒、温病证治,主要参考《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卷二为内科杂症、五官科、妇、...
书籍;古籍;中医综合性著作;清代医效秘传
拼音:《yīxiàomìchuán》《医效秘传》伤寒温病著作。三卷。原题清·叶桂述,吴金寿校。本书或有人认为是托名的著作。刊于1831年。前二卷以辨析伤寒及伤寒诸证为主,兼论多种温病,俾伤寒温病之辨当有所遵循。并补入《温...
书籍;古籍;清代;温病著作;伤寒著作膜原
...痛。”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温病辨证·膜原:明代吴有性将膜原用于温病辨证,指温病辨证中指邪在半表半里的位置。《温疫论》:“邪在膜原,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人体部位名;温病辨证恶热
...,反恶热”(见《伤寒论·阳明病篇》)。其他如“阳明温病”亦“但恶热,不恶寒”(见《温病条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温病条辨·上焦...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问诊;问寒热;中医症状名下焦证
...werenergizer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下焦证为证候名。出《温病条辨·上焦病》。是指温病之邪传人下焦,劫灼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颧赤,耳聋,神倦,舌红少苔,脉虚数;...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辨证方法;温病辨证太阴寒湿
...证候。治宜温中健脾燥湿,可用理中、四逆等方剂。三焦温病邪在中焦阶段的病理变化·太阴寒湿:太阴寒湿为三焦温病邪在中焦阶段的病理变化。《温病条辨·中焦篇》详列足太阴寒湿各种证治与方药,颇切实用,详参原著。...
中医学;中医病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温疫论
...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概述:《温疫论》为中医温病著作。二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主要内容: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
词条;古籍;明代;中医学;书籍;温病著作导赤承气汤
...:dǎochìchéngqìtāng概述:导赤承气汤为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方。处方:赤芍药、生大黄各三钱,生地黄五钱,黄连、黄柏各二钱,芒硝(冲)一钱。赤芍药9克细生地15克生大黄9克黄连6克黄柏6克芒消3克功能主治:功...
中医学;方剂;中药学;清热凉血;清热通便二甲复脉汤
拼音:èrjiǎfùmàitāng概述:二甲复脉汤出自《温病条辨》卷三方,组成为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药各六钱,麦门冬(不去心)、生牡蛎各五钱,阿胶、火麻仁各三钱,生鳖甲八钱。水煎,分三次服。功能育阴潜阳。治温病热...
中医学;方剂;方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