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伤寒病后虚羸候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其人血气先虚,复为虚邪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损伤,阴阳竭绝,热邪始散,真气尚少,五脏犹虚,谷神未复,无津液以荣养,故虚羸而生病焉。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隋;巢元方五十九、伤寒病后不能食候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此由阳明太阴受病,被下之后,其热已除,而脾胃为之虚冷,谷气未复,故不能食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隋;巢元方六十、伤寒病后虚汗候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夫诸阳在表,阳气虚则自汗。心主于汗,心脏偏虚,故其液妄出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隋;巢元方六十五、伤寒病后香港脚候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此谓风毒湿气,滞于肾经。肾主腰脚,今肾既湿,故脚弱而肿。其人小肠有余热,即小便不利,则气上,脚弱而气上,故为香港脚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隋;巢元方六十七、伤寒病后疟候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病后邪气未散,阴阳尚虚,因为劳事,致二气交争,阴胜则发寒,阳胜则发热,故寒热往来,有时休作,而成疟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隋;巢元方六十八、伤寒病后渴利候
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此谓大渴饮水,而小便多也。其人先患劳损,大病之后,肾气虚则热,热乘之则肾燥,肾燥则渴,渴则引水,肾虚则不能制水,故饮水数升,小便亦数升,名曰渴利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隋;巢元方十三、脾胀病候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脾胀病者,是脾虚为风邪所乘,正气与邪气交结,令脾气不宣调,拥聚而胀也。其病喜哕,四肢急,体重不能胜衣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隋;巢元方二阳病三十八
卷六热形常仲明病寒热往来,时咳一、二声,面黄无力,懒思饮食,夜多寝汗,日渐瘦削。诸医作虚损治之,用二十四味烧肝散、鹿茸、牛膝,补养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转虚。戴人断之曰∶上实也。先以涌剂吐痰二、三升,次...
中医古籍;儒门事亲;卷六热形;金;张从正部色主病提纲
卷上既知气色之主病。当知部色之主病。夫而后可因部位气色之所主。以言脏腑经脉之所病。谨按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
中医古籍;望诊遵经;卷上;清;汪宏治鬼击病方第三
卷第十四《病源论》云∶鬼击者,谓鬼厉之气击着于人也。得之无渐,卒着如人以刃旁刺状,胸胁腹鬼触免,重者多死也。《葛氏方》治鬼击病方∶以淳苦酒吹纳两鼻孔中。又方∶灸脐上一寸七壮。又方∶灸鼻下人中一壮,立愈...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十四;日本;丹波康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