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疟
卷第三十六论曰足阳明胃疟,在经则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光火气,乃快然,当刺足阳明跗上,在胃则令人且病,善饥而不能食,食则支满腹大,当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盖胃为冲气,为水谷之海,...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三十六;宋;由政府组织编写风角弓反张
卷第八论曰风角弓反张之状。腰背反折不能俯也。由风邪客于诸阳之经。邪正相搏。风气胜则筋脉缩急。腰背反折如弓之形也。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四肢不遂。烦乱口噤。麻黄饮方麻黄(去根节汤掠去沫焙三两)防风(去叉)...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八;宋;由政府组织编写小儿夜啼
卷第一百七十论曰经谓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夜为阴盛之时,凡病在阴者,至夜则邪气亦甚令啼治小儿夜啼,至明不得寐。芎散方芎防己白术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散,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字匕,以乳汁调服,半年...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宋;由政府组织编写狗咽
卷第一百二十三论曰,狗咽者,喉中忽觉结塞不通,如喉痹状是也,阴阳之气,出于肺,循喉咙而上下,若风热毒瓦斯,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故有结塞之候,俗云此疾,由误咽狗毛所致,治法亦有将饭,与狗分食取瘥者...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三;宋;由政府组织编写胀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论曰内经谓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夫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二者不可相干,今浊气在上,为阴气干扰,清阳之气,郁而不散,所以塞而胀满常若饱也。治阴盛生寒,腹满胀。吴茱萸汤方吴...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七心腹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阴疝肿缩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论曰阴疝肿缩者,寒邪客于厥阴之经,而阳气不能自温,故令诸筋拘急,阴器紧缩而肿痛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脉不营即筋缩急,筋缩急则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者,皆厥阴为病也。治...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四阴疝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谷疸
卷第六十黄胆门论曰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为谷疸。其证心下懊闷,头眩心忪。怫郁发烦。小便不利,身黄如橘是也。治谷疸,食则头眩心忪。怫郁不安,久久发黄。茵陈汤方茵陈蒿柴胡(去苗各四两...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六十黄胆门;宋;由政府组织编写小儿紧唇
卷第一百八十一论曰脾主肉,其华在唇,脾胃有热,熏发于口。则令唇际生疮,又为风邪寒湿之气,搏于肿处,故结不消,湿烂汁出,时发时瘥,积久不愈。谓之紧唇疮,又名沉唇也。治小儿唇疮未已。复被风冷所搏,疮口湿肿...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一;宋;由政府组织编写蛊风
卷第一十二论曰蛊风之状。在皮肤间一身尽痛。若划若刺。淫淫跃跃。如中蛊毒。故名蛊风。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治体虚风邪所中。攻走皮肤。状如刺划。薏苡仁汤方薏苡仁(二两)独活(去芦头)茵芋细辛(去苗叶)桂...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二;宋;由政府组织编写中水毒
卷第一百四十九论曰夫中水毒,其名有三,中水中溪中洒,其状恶寒头痛目疼,心烦懊闷,四肢振,腰背骨节皆强,或发热,神昏喜睡,朝轻暮剧,手足指冷,二三日则生虫,下部生疮,不痒不痛,人罕自觉苦,不即治则便脓,...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九;宋;由政府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