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崩漏
...,以致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固摄。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血多加阿胶、艾叶炭、乌贼骨;若流血不止,两目昏暗或眩晕跌仆,脉细...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疟脱
...大汗亡阳等虚脱证者。《宝命真诠》:“疟脱之症,魄汗淋漓,面色青黑,脉虚浮数,按之极虚。”治宜益气固脱,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倍参、芪,加白芍、五味、枣仁等。参见疟疾条。
中医病名劳汗
拼音:láohàn劳汗证名。指稍劳即出汗。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脾虚气弱,以致稍劳即见汗出淋漓。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医证名狂汗
拼音:kuánghàn狂汗证名。瘟疫、温热病欲作汗解时的症候。见《温疫论》。见于体质充盛之人,阳气冲击,不能顿开,忽然狂躁,坐卧不安,少时大汗淋漓,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
中医证名口上梅疮
...内侵入血,上攻于口所致。症见环唇满口疮毒绕生,疮水淋漓,作痛作痒。杨梅疮为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由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绝汗
...素问·诊要经终论》。指病变危重阶段出现的大量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黏腻不流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问诊;问汗;中医病证名;中医辨证经水不止
...妙散加银花、贯仲、地榆、茜草、益母草;瘀血者,月经淋漓,色暗量少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中医病名狐尿刺
...肤干燥,起红紫色疹斑,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蒲公英捣汁涂贴,或以蒲公英根煎汤温洗局部。相当于接触性皮炎。
中医病名胻疽青烂
...草纲目》卷五十上豕屎条。该卷载:“生于腨胫间,恶水淋漓经年,疮冷败为深疽。好肉虚肿,百药不瘥,或瘥而复发。”据其描述,该病很似臁疮,详见该条。
中医病名肝发淋症
拼音:gānfālínzhèng肝发淋症病证名。因肝火阻滞下焦所致的淋证。见罗应章《经验医库·溲淋》。证见小便淋漓,溺出痛如刀割,或见阴肿,心烦,脉细数。治宜清肝通淋,用止痛四物汤。参见淋条。
中医病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