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疗伤寒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方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豉(三升绵裹)盐(一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蜜一升。又煮三沸。顿服一升。安卧。当吐。如不吐。更服一升。取吐为效。琥按上论云。汗出不歇。不歇者。邪未解也。言...
中医古籍;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清;汪琥时方三首
...。)附子(一枚,重八钱,脐心作窍如皂角子大,入朱砂三钱,湿纸包煨,用一半)牡蛎(一枚漳泉二府所出者,童便遍涂,浓纸裹,米醋浸透,盐泥固济候干,以炭三斤煨之)桂心(去皮)龙齿当归(酒焙洗)石菖蒲(烧去毛...
中医古籍;女科要旨;卷一种子;清;陈念祖三下锅
卷第一聚珍异馔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良姜(二钱)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丁头子,羊肉指甲匾食,胡椒一两,同盐、醋调和。
中医古籍;饮膳正要;卷第一聚珍异馔;元;忽思慧(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忌见火。发汗解表,和中利湿。暑期感冒,无汗发热。腹痛吐利,阳为阴遏。治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以致头疼、发热、烦躁、口渴。吐泻者宜用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脾,肺二经。解暑辟浊,化湿快膈。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郁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若阴虚火旺,胃热作呕,法当戒用。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湿退热
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利湿解热。袭受暑湿,脘闷蒸热。得汗不解,午后加炽,肢体酸沉,溲少便涩。此物具通达宣利之能,故可分利湿热,清达表邪,缠绵之患,用之有益。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明;李中梓(三)清热泻火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辛、咸,性寒。入胃、肾二经。降火,清热。治天行火症,止躁狂出血,口干齿衄,丹投紫雪。此药与石膏相仿,但能入肾,故降火之力更着,能直达下焦。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三)清热泻火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咸,性寒,入脾、胃二经。清热定惊,平喘通络。火症高烧,神昏抽搐。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风阳上扰、蒙蔽头目。此物易霉易蛀,若已霉蛀者,万不可再用。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肺经。恶防己,反藜芦。补中益肺,养胃生津。整肃上热,疏痰利咳。定心内惊烦,退皮间邪热。气轻力薄,非肩弘任大之品也。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阳而生阴。沙参甘...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又名孩儿参。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益气健脾,生津养肺。气血不足,病后虚羸。倦怠乏力,自汗萎靡。食少心悸,口干液亏,用以调补,能使春回。此药力薄,须持续服用,其效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