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部
...疽疮毒。值内托药化毒之时。痛不可当。酒送一丸。即能止痛。动刀针外敷麻药川乌草乌细辛南星半夏蟾酥(各等分)共为细末。用好酒炖熟调搽。待麻木不知痛痒时。方可下手。内服大麻药香白芷川芎制半夏木鳖肉紫金皮大茴...
中医古籍;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清;凌奂生肌止痛四十四
...后收敛迟速者。乃气血盛衰使然。世人但知生肌用龙竭。止痛用。予谓不然。生肌之法。当先理脾胃助气血为主。则肌肉自生。岂假龙竭之属。设若脓毒未尽。就用生肌。反增溃烂。壮者轻者。不过复溃。或迟敛而已。怯者重者...
中医古籍;外科理例;卷一;明;汪机论疮疡泥用止痛药
...六味地黄丸。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者,加减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丹溪云∶脓出而反痛,此为虚也,宜补之。秽气所触者,和解之,风寒所逼者,温散之,若泥用乳没,斯执方矣。李东垣曰∶夫疮疽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
中医古籍;疡医大全;卷六;清;顾世澄香港脚止痛方
...关节去湿,故以为主;血流不行则痛,当归之辛温,散壅止痛,枳实之苦寒,治痞消食,故以为臣;大黄苦寒,以导面之湿热,治诸血留结,取其骏快,故以为使也。
中医古籍;奇效良方;卷之三十九香港脚门(附论);明;董宿(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胃经。又名竹二青。(刮去青皮,用第二层)疏逆气,而呕呃与噎膈皆平;清血热,而吐衄与崩中咸疗。竹种最多,惟大而味甘者为胜,必生长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然久用能损气。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温中下气、益肾归元。利肠胃,止呃逆。刀豆止呃,下气归元四字,足以尽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一名天师栗、乃七叶树之果实。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二经。平胃通络、理气宽中。驱寒利膈,医疳治虫。脘腹胀满、胃寒作痛。以此投之,可以见功。此子须捣碎煎服。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三)降逆和胃止痛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味苦,性寒。入心包、胃、肝三经。干姜为使。畏雄、附。红,酢淬,水飞。重可镇虚逆,止呕痞噫气。寒能降虚阳,平眩晕耳鸣。吐衄崩中可用,肠风下血称灵。《伤寒论》治汗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者,...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三卷脾经与胃经;明;李中梓止痛
草果玄胡索最先,灵脂没药乳香联,酒调一盏宜温服,腹痛心疼似手拈。
中医古籍;孙真人海上方;唐;孙思邈止痛丸
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治疝气、小肠气,并妇人血气,痛不可忍者。芸苔子(一两)斑蝥(去翅、足,四十九枚。二味一处慢火炒深黄色,勿令焦,拣去斑蝥四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小肠气,炒...
中医古籍;杨氏家藏方;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宋;杨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