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呃逆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内经》首先提出本病病位在胃,并与肺有关;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如《素问·...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肝郁并非尽皆疏肝医案3则
...反应苏某,男,36岁。2000年11月26日诊。食欲不振,恶心,吐酸,呃逆两天。舌质淡紫,台薄白,脉沉弦有力。证辨为肝木横逆,克脾犯胃,治以疏肝和胃,理气降逆。予柴胡舒肝散合左金丸,2剂,水煎服,并云2剂当效。药尽症状依旧,余深感意外,...
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第二节阴痒
...色黄呈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状,臭秽,心烦少寐,胸闷呃逆,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湿热与病虫互相滋生,其虫作祟,则阴部瘙痒,如虫行状,甚则奇痒难忍,灼热疼痛;湿热下注,秽液下...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妇科学;第十四章 前阴病防风通圣散治疗高热1例分析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眩晕、口苦口干、咽喉不利、呃逆、喘满、大便秘结、小使短赤及疮疡肿毒等。费伯雄云:“虽云通治一切内热诸证。然必如注中表里三焦俱实者方可用,否则硝黄之峻烈,石膏、滑石之沉寒,寻常之人...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用五运六气解读厥阴病
...病,其次多下利、呕哕及水湿病。不仅胃气上逆出现呕哕呃逆,风火逆上也会出现呕哕呃逆。谁说厥阴病杂乱无章?是其不明理罢了。厥阴应春,以春温生为其生理特点,逆之则不生。逆温生者为寒凉之气,所以总以寒凉为灾害...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体针疗法(二)
...加脾俞、胃俞。针法神阙熏灸不针,虚寒痛加温针。12.呃逆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白、膈俞。配穴实证加支沟、行间;虚证加足三里、脾俞、膈俞。针法留针45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13.泄泻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针刺疗法听声音
...闻诊方法。根据病人的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声音变异,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例如初病声嘶多属实证,久病失音多属虚证;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狂言、谵语常见...
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T噤口痢中医怎样治疗?
...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下痢,胸闷,呃逆不食,口气臭秽,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泻热和胃,苦辛通降,方用开噤散加减: 黄连5g,石菖蒲8g,茯苓8g,陈皮8g,半夏8g,荷叶蒂6g,大黄6g,陈仓米5g...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腹泻防治300问聂惠民:《伤寒论》方药解析——脾虚证
...挟湿者,可加苍术、陈皮、茯苓以健脾利湿。 (2)胃虚呃逆,痞满呃逆之腹胀满,宜本方加旋覆花、炒麦芽、神曲等。 医案选录 医案一:腹胀 石某,男,53岁,1989年9月初诊。患急性肠炎一周,经抗生素治疗而愈...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研究
...脘腹痞闷不舒,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睡后尤甚,或干呕呃逆,食不知味,见食则恶心,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舌红乏津,有裂纹少苔,甚则光净(镜面舌),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清热生津。方药:益胃汤(《温病条辨》)...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3期;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