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病补子治愈咳嗽1例
...风寒袭于肌表,客于肺气而咳嗽。当解表散寒为治,故《难经》:“形寒冷饮则伤寒,风寒束表,故当发散。而用补液冷饮之剂,镇咳养阴敛肺之药,似雪上加霜,邪伏不出,致风聚不散,寒凝不解,留滞于肺而咳嗽。当用...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7期王业龙:中医四小经典适于初学
...方面的了解。 之二《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为清代汪昂所著,乃医方著作,刊于公元1694年。书中选录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词的形式加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后附有简要的注...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御篡医宗金鉴(全三册)
...可不慎。自束汉张机《伤寒杂病论》之后,医学大昌,至清代各种著述已汗牛充栋,并流派纷呈,良莠杂乱,业者各执一端,常达先贤大旨,自行其是,存方废法,误己误人。为使从业之人有章可循,有规有范,清乾隆朝以太医...
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小青龙汤专于治饮
...青龙汤专于治饮。关于这一点,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如清代医家徐灵胎在《伤寒类方》中指出:“此方专治水气。盖汗为水类,肺为水源,邪汗未尽,必停于肺胃之间。病属有形,非一味发散所能除,此方无微不到,真神...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小青龙汤方解
...心下有水气。方解平实明朗,多为后世医家所遵从。 清代医家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指出:“麻黄、桂枝,散外入之寒邪;半夏、细辛、干姜,消内积之寒饮;芍药、五味,监麻、桂之性,且使表里之药,相就而不...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中国医学中心的转移
...的迁移方向一致。中医最早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都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产物。例如《黄帝内经》深受齐鲁稷下学宫黄老学说的影响,《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是河南人等。此后...
中医中药;中医文化中医外感热病治疗溯源(二)
...传,致使后人有多歧之患。” 王安道的有关论述深受清代温病学家的好评,吴鞠通《温病条辨》认为,晋唐以来诸名家”,对于“温病一证,诸贤悉未能透过此关,多所弥缝补救,皆未得其本真,心虽疑虑,未敢直断明确,...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中医“火神”派之溯源
...后的十余年时间就是由卢铸之先生相伴随而度过的。到了清代的末期,郑钦安的第三部书《伤寒恒论》发行,主要是由卢铸之先生参与整理,因为那时郑氏已经九十多岁了。郑氏去世以后,卢铸之游学三年后返回四川成都,在光...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冯世纶:阴阳概念相异病证概念有别——《伤寒论》与《内经》的比较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难经·二十难》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即把狂的成因,主要归结于火、重阳。而《伤寒论》第112条曰:“亡阳必惊狂。”把惊狂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亡阳,概念大...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益元散与双解散
...草占了绝对多量。 后世温病学家对双解散较为推崇。清代医家杨栗山称治疗两感温病“以双解为第一方。 杨栗山把双解散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相提并论。《伤寒温疫条辨》:“且伤寒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