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论篇
...附于三阳经末;将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比较清楚。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
清代;书籍;古籍;中医学;伤寒著作伤寒指掌
...。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1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2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3论伤寒变症;卷4列伤寒类证。吴氏原作后经邵仙根于正文后增写评语,多系经验之谈。又晚清何廉臣曾将本书略予删改,改名《感证宝筏》刊行。1957...
中医学;书籍;古籍;清代;伤寒著作伤寒论本义
...、并病、坏病、痰病、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诠释颇详,但附会的观点亦复不少。本书另有魏氏自撰的跋语,分析了六经病的八纲及治法举例,可资参考。现存康熙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中医学;书籍;古籍;伤寒著作;清代顺传
...从太阳经传人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人阴经等。五脏疾病正常传变次序·顺传:顺传为五脏疾病正常传变次序。《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十二原穴
...腧穴。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经皆有原穴,其中阴经“以输(穴)为原”。原穴位于四肢腕踝关节附近,主治和诊断相应脏腑病症。原穴名称见下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京...
中医学;原穴伤寒阴证
...》:“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本经多血少气。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说。少阴为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后,名曰少...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诊断学伤寒三阴证
...学专业词典]伤寒三阴泛证指伤寒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经证候,与三阳经证相对而言。三阴均属虚寒证候。太阴为肠胃虚寒证;少阴为心肾虚证;厥阴为寒热胜复,上热下寒证。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名伤寒喉痹
...伤寒喉痹为病证名。1.由冬伤于寒遗毒未尽,深陷厥少二阴经,致火毒炎喉,咽喉肿痛,面赤腮肿,甚或项外漫肿,咽喉闭塞,汤水难咽,语言难出(《病源辞典》)。治宜清余毒,消肿痛。可选用普济消毒饮、竹叶石膏汤等加...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诊断学三阳经疟
...阴疟》认为:“疟邪伏于募原,浅者客三阳经,深者入三阴经。……三阳疟多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足太阳疟:足太阳疟为病证名,指疟发于足太阳者。《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内科学;三阳经疟;疟疾二十五周
...,复出于目,共二十五周;入夜至黎明,自经开始,循六阴经,又返回于肾经,共二十五周。昼夜合为五十周。《灵枢·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中医学;经络学;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