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称为“疟母,治疗用鳖甲煎丸。晋代《肘后急方治寒热诸疟》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隋代《诸病源候论》提出间日疟和劳疟病名。〈备急千金要方〉提出除应用常山、蜀漆外,还可用马鞭草治疟。明张景岳治疟多用柴胡等和...
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论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
...热法发热证中有忽寒忽热,一天内可以数次发作,称为“寒热往来”。系外邪由表传里,界于半表半里的少阳经,故《伤寒论》称为“少阳病”。寒热往来为少阳病的特征,同时伴见胸胁痞满,心烦呕恶,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等...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产后
...利,脉弦滑,此气逆实症也,又或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小便利,此血逆实症也,遇此等实症,若用大补,是养虎为患,误矣,以上四家之论,俱属产后治病扼要处,学人当细心体察,再参观叶先...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临证指南医案;卷九整合伤寒温病规范辨证理论(下)
...辨证过程,包括辨病位(具体病位和表里病位)与病性(寒热属性和虚实属性),病因病机(致病因素和病理机制),病势(缓、急,是进一步发展、加重、恶化,还是逐步趋缓、减轻、好转),病期与病变发生发展阶段(病变...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姜良铎辨治温热病经验撮要
...,指出:“温病可下者,约30余证,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满,便于达原饮加大黄下之。”使温热毒邪从阳明排出,以防毒热之邪充斥肺金,通过清泻肠腑,亦起到了泻下清上的釜底抽薪之功。急下存阴,热从下解,故逐邪...
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论治篇
...辟冷,暖洗生阳,悦愉爽神,和缓安气。若实而不下,则使人心腹胀满,烦乱鼓肿。若虚而不补,则使人气血消散,肌肉耗亡,精神脱失,志意皆迷。当汗而不汗,则使人毛孔闭塞,闷绝而终。合吐而不吐,则使人结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当灸...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张登本等:《外台秘要方》伤寒日期理论及其意义浅释
...谓不然,盖古者诊病之始,其邪之浅深、脉之虚实、证之寒热,并无由乎识别,故先立日期而定之。若无日期,则何以为之垠涯乎?然则日期是为规矩,有日期而后阴阳顺逆之诸证可以知,犹有规矩而后方圆长短之诸形可以得也...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半夏泻心汤释义
...炙甘草、黄芩、黄连、人参。功能和胃降逆消痞。主治:寒热互结,心下痞痛,呕逆肠鸣腹痛。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五泻心汤之一,《伤寒论》以之治心下满不痛之痞证。 《伤寒论》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7期十问篇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右十问者,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也。明此十问,则六变具存,而万病形情俱在吾目中矣。...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中医中的“正”和“邪”
...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而发病,这就突出了正气的虚弱在发...
中医中药;中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