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痨
...甲散方。”《医醇賸义·劳伤》:“肝劳者,阳气拂运,阴气亏损,身热胁痛,头眩耳鸣,筋节弛纵,加味扶桑饮主之。”虫在于肝则成肝痨·肝痨:肝痨为病证名。《慎柔五书》以虫在于肝则成肝痨。治以五凤丸等方。
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学;中医病证名肺阴
...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肺阴指肺之阴气,与肺阳相对而言,是肺之滋润、宁静、内守的一面,并可制约过亢的阳热。肺阴指滋润肺脏的阴液。肺受脾气上输的水谷精气所滋养,又受肾水的濡润,合称肺阴,...
中医学;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多卧
...。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又:“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
中医症状名;中医学;中医内科学颠疾
...病。《素问·脉解》:“所谓甚则狂颠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
中医病证名蛋托法
拼音:dàntuōfǎ蛋托法小儿阴寒腹痛的外治方法。《保赤存真》卷五:“凡阴寒腹痛,用鸡子煮熟去壳,放脐眼内,一时一换,四五换,阴气收入蛋内,即愈矣。”
带脉病
...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阳不能胜,不能固守于天枢,阴气得以袭之,必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于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引小腹控(月少),不可以养息。此皆带脉所生病也。”
中医学;针灸学;经络学;经络学;中医病证名;疾病纯阳之体
...长也。”罗整齐《䱐溪论选》更明确指出:“小儿年幼,阴气未充,故曰纯阳。原非阳气之有余也,特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因此,对纯阳之体有两种学说。其中“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的论点,给后世的影响较...
中医儿科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彻衣
...机体外侧及背部奇穴的方法。篇中列举对“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的热症取天府、大杼、中膂俞,及补手足太阴穴以出汗,说其效验有如脱除衣服之快,故名彻衣。
中医学;针灸学;刺法;五节刺产后中暑
...病机:因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志不清等症。辨证论治: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方用《伤寒论》人参白虎汤。若脏...
中医学;中医病名;中医诊断学;妇产科疾病;中医妇科病气
拼音:bìngqì病气病因学名词。已经进入人体形成了疾病的邪气。《素问·痹论》:“痹……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中医学;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