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说明了阴阳的相互关系。简单说,阴主静,藏于内,为阳气化生之源泉;阳主动,为外在之活动。换句话说为一体一用。体是基础,用是外在表现及功...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6期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
...阴阳之根,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阴能维护诸阴,阳亦能维护诸阳。笔者所选反射区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通过,脾主运化,虚则健运无权,精微不化,气虚则血亦随虚,形成虚秘,肾为先天之本,肾水不足,...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临床观察与护理
...讲:“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司不能归明于同矣”,故饮食上强调以补益脾气为主,多食红枣、苡仁,山药、党参、黄芪等。针对患者的病情...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4期;临床护理蒋健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液,以灌四旁,故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和太阴之液,其足即伸,此即用阴和阳法也”(成无已《伤寒明理论》)。可见本方由于有酸甘化阴之功,用治阴虚挛急。现代临证,本方常用于治疗多种痛症。《药性论》云...
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温病条辨》中自创方研究
...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专翕大生膏等为吴氏所创养阴之方。《伤寒论》中单纯养阴之方仅以甘润平补之猪肤汤为代表,而养阴与温法相配则更为多见,如扶阳益阴之芍药甘草附子汤及通阳复脉、滋阴补血之炙甘草汤。叶氏...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本输第二
...;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大溪,...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针刺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后天失养所致,其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HIE主要病机是窍闭神匿。百会居头之巅,是督脉要穴,为手足三阳经、督脉及...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论著一指禅推风府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府穴位居督脉之络入脑之关口,又为阳维、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功效“主头痛项急,不得顾侧,目眩晕,不得喘息,舌急难言,狂易多言不休,狂走欲自杀,目及妄见,暴喑不得言,喉嗌痛,足不仁[2]”。临床上可见以针...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内经》病因的数质辨证关系
...素,由量变引起了质变。所以,《生气通天论》又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9期;中医中药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帝曰:善。阴之生实奈何?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帝曰:阴之生虚奈何?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