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暑病辨脉
...,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以此辨之。张凤逵曰∶(《脉理论》)刘复真云∶暑脉虚而微弱,按之无力,又脉来隐伏,弦细芤迟,皆暑脉也。脉虚身热,得之伤暑。中脉虚而微者是也。寒病传经,故脉日变;温热不传经,故不变...
中医古籍;温病正宗;下编·正宗辑要第三章·辨脉;近代;王德宣半夏泻心汤方
卷下诸药方论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
中医古籍;伤寒明理论;卷下诸药方论;宋;成无己辨陷下则灸
...方之人宜灸也。为冬寒大王。伏阳在内。皆宜灸之。以至理论。则肾主脏脏阳气在内。冬三月。主闭脏是也。若太过。则病固宜灸。此明陷入阴水之中是也。难经云。热病在内。取阳之气穴。为阳陷入阴中。取气通天之窍穴。以...
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二针灸门;明;朱梓衄血
卷上伤寒衄者。何以明之。鼻中血出者是也。杂病衄者。责热在里。伤寒衄者。责热在表。何以言之。病源曰。心主血。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血得热则散。随气上从鼻中出。则为衄。是杂病者。责在里热也。经曰。伤寒...
中医古籍;伤寒明理论;卷上;宋;成无己火邪三条
...。错简在狐惑后。又并微数之脉不可灸证合为一。又云。应用泻心汤。其言舛谬不可续。微数之脉不可灸。已见本门。独留火疸一证。似属火邪。故录于此。外台以泻心汤治蚀于上部属狐惑。亦系火疸微数脉于后。其误久已。
中医古籍;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二;宋;郭雍第十六节·黄耳伤寒
...搏动感等。”(以上是概括大意,非原文。)从中西医学理论所记录的症状,互相对勘,似乎“黄耳伤寒”的名称,不十分妥贴。至于治法,则俞何两先生所采集的验方,是足够应用的。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清;俞根;徐荣斋兰室誓戒
...不道不义之士。一、伤寒证候,宜熟读《伤寒论》、《明理论》、《百证》及《吴蒙斋指掌图》。大抵紧要,在表里虚实寒热二字。况一证有兼证,看于着紧处先之。如结胸,身热发黄俱见,脉沉而实,宜陷胸合茵陈急下之,后...
中医古籍;杂病治例;明;刘纯附昔贤治太阴病方论变法
...凡言脉处。大都系叔和补入。兼之传写时。不无所误。以理论之。三阴经居里。脉皆当沉。岂有太阴少阴脉既见沉。而厥阴更居于里。其脉反不言沉之理。今校正尺寸俱微缓者。当是太阴受病。尺寸俱沉细者。当是厥阴受病。细...
中医古籍;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八;清;汪琥中恶脉证第七十三
...散与服。若服后吐下者,如六君子汤、香砂四君子汤,皆中的之药,视与证相宜者,投之自无不效也。人之正气,自内达表,自胸腹而达四肢者,其常也。卒中外邪,则正气不能达外,而反退缩于中。退缩于中,则气机敛实,而...
中医古籍;医灯续焰;卷十二;清;潘楫少腹满
卷上伤寒少腹满者。何以明之。少腹满者。脐下满是也。少腹者。下焦所治。难经曰。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其治在脐下。邪气自上而下。至于下焦。结而不利。故少腹满也。胸中满。心下满。皆气尔。即无物也。...
中医古籍;伤寒明理论;卷上;宋;成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