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补汤
卷十八大肠腑方大肠虚实第二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方。黄连(四两)茯苓川芎(各三两)地榆(五两)酸石榴皮(五片)伏龙肝(鸡子大一枚)治肠中雷鸣相逐痢下方∶灸承满五十壮。穴在挟巨阙相去五寸,巨...
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方大肠虚实第二;唐;孙思邈十三方的总结
...顽麻木硬等症,未成者能消,已成者速溃。据编者临床上的应用,对瘰结核(勿论梅毒性、结核性),疤骨流痰,杨梅、下疳,疟疾、哮喘、痔核、管等症,均有相当疗效,是祖国极早流行民间的一种化学疗法。并可用作外用丹...
中医古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明;张觉人(七)入水法
...后,当举两手臂不息以引阳升火,使水不要淹没火。入水和入火都是练功中的两大注意事项和原则,故本书独立设题以引人注意。2、鳖取气法其功法见“龟行气法”。本段强调此功也可用“反两手据膝,仰头像鳖取气,致大黄...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十四、补益门;明;胡文焕治恶疰诸方
卷第五十六夫恶疰者。是恶毒之气也。人体虚者受之。毒瓦斯入于经络。遂流移心腹。其状往来击痛痛不一处。故名恶疰也。治恶疰。邪气往来。心痛彻胸背。或入皮肤。移动不定。四肢烦疼。羸乏短气。宜服牛牛黄(一分细研...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六;宋;王怀隐;陈昭遇二十二、妊娠伤寒后复候
卷之四十二妇人妊娠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冬时严寒,人体虚,触冒之得病,名伤寒。其状∶头痛、体疼、壮热。瘥后体虚,尚未平复,或起早,或饮冷过度,病更如初,故谓之复也。
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二妇人妊娠诸候下(凡四十一论);隋;巢元方百部丸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治诸嗽不得气息,唾脓血方。百部根(三两)升麻(半两)桂心五味子甘草干姜紫菀(各一两)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三,以知为度。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生姜汁杏仁...
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唐;孙思邈论脾胃之实热虚热
...,或大渴消水而泻黄汁。凡此等之症形,是胃热脾实而不和也。大部分为伤食停饮,日数一多,脾胃均因滞生实热,是内里蕴成之热,而非外感温邪所发生的表热也。此点必须注意。以外感的表热,用清下之药,即可退净。且最...
中医古籍;幼科概论;明;佚名吴茱萸汤
卷十八大肠腑方痰饮第六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吴萸(三两)半夏(四两)人参桂心(各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二十枚)上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方痰饮第六;唐;孙思邈第十六节·黄耳伤寒
...)。整肃余热以善后。外治、以开水泡制月石(二钱)、和入鲜薄荷汁、苦参、青木香磨汁(各两匙)。时灌耳中。清火解毒以止痛。【秀按】黄耳伤寒。非正伤寒也。乃风温时毒类伤寒耳。故石顽老人谓风入于肾。从肾开窍于...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清;俞根;徐荣斋治嗽熏法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以熟艾薄敷布纸上。纸广四寸,后以硫黄末敷布艾上,务令调匀,以荻一枚,如纸长,卷之作十枚,先以火烧缠下去荻,烟从孔退场门吸烟,咽之取吐,止。明旦复熏之如前,日一二止,自然可瘥。得食...
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唐;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