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辨(新纂)
...加之劳力,或劳力过度之后继以不调,皆谓之不足,而当补益者也。有自己喜食,或与人斗食而停滞者,此为有余,而当消导者也。又有伤生冷硬物者,有伤辛辣热物者,或热物多而寒物少,或寒物多而热物少,或先食热物而后...
中医古籍;医学入门;外集·卷三内伤(饥饱劳役饮食积聚);明;李橚栗子
...主瘅疮毒。〔嘉〕(三)谨按∶宜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益。就中吴栗大,无味,不如北栗也。其上薄皮,研,和蜜涂面,展皱。〔嘉〕(四)又,壳∶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嘉〕(五)今有所...
中医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唐;孟显(一)补气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补中益气,脾肺均宜。健脾运而中宫不燥。滋胃阴而胸膈不泥。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中气微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体倦易疲。鼓午清阳,常服有济...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一)补气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茯苓为使。恶龟甲、白藓皮。嫩绿色者佳。蜜炙透。补肺气,而实皮毛,敛汗托疮,解渴定喘。益胃气,而去肤热,止泻生肌,补虚治痨。风癞急需,痘疡莫缺。种...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二)补阳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甘,性热,有毒。蛇床为使。恶牡丹、牡蒙。畏紫石英。忌羊血。反人参、白术。入银器、煮水,减即添煮,三日夜,色变黄白,换水再煮,色清不变,毒去尽矣。水飞过,再研半日。益精壮阳,下焦...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肺经。恶防己,反藜芦。补中益肺,养胃生津。整肃上热,疏痰利咳。定心内惊烦,退皮间邪热。气轻力薄,非肩弘任大之品也。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阳而生阴。沙参甘...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又名孩儿参。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益气健脾,生津养肺。气血不足,病后虚羸。倦怠乏力,自汗萎靡。食少心悸,口干液亏,用以调补,能使春回。此药力薄,须持续服用,其效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苦、甘,性凉,无毒。入肺、胃二经。滋补肺金称善,疗治虚火尤宜。能养胃以生津,除烦倦而不疲。伤寒论之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均可改用西洋参。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肝、脾、肾四经。恶贝母。忌铜、铁、葱、蒜、萝卜、诸血。产怀庆,黑而实肥者佳。凉血补阴,去瘀生新。养筋骨,益气力。理胎产,主劳伤,通二便,消宿食。心病而掌中...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三)补阴
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益气养阴,补脾润肺。肺燥干咳,气馁消渴。体虚乏力,用以服食。味甘气和,为益脾阴之剂,土旺则湿除,故又能祛湿。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