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瀛鳌:学中医药典籍必当“善入善出”
...古籍更为多见,如脉诊中的“三部九候,最早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这是秦汉之前的脉诊方法,实际上主要是指全身的诊脉部位。所谓“三部,即头部、上肢和下肢;“九候是指上述“三部有九处可供诊脉...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浅谈中风与升降逆乱
...其有瘀血是不难理解的,在经典中也容易找到依据。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等,与西医的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认识也不矛盾,因而易被人们接受。近年来,对瘀血阻络的研究受到重...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0期五脏俞穴的临床应用近况
...疾病起到诊断、治疗和预防多重功用。1.2阴病求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病治阳。明代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进一步论及:“阴病及阳,当以阳引阴,其治在俞。故阴病多取阳经穴位,多以足...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中医预防思想探讨
...核病等传染病是邪毒外侵的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素问·刺法论》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中医对传染病认识的专著,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9期中药性味和饮食疗法浅说
...的美好传说,正反映了我国先民早期的原始医疗实践。《素问·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善、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谓药食相合、治病养生的科学配方。中药绝大多数产...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黄建章针灸治疗月经过多、胆道蛔虫等
...行》云:“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治”。《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标幽赋》:“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现代医学应借鉴中医元素(下)
...伤的临床优势。元素16医患和谐、医患沟通、医患共治《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中医早就认识到医疗活动应该以病人为主,医生为辅,若本末倒置,必然“邪气不服”,大...
医学教育;科教新闻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
...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共计一百六十二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法、治疗、预防等。全书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1期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上)
...盛,其肌肉滑,气道通。②指药物的宣发、疏散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则泄,薄则通。③涌泄、宣发、疏散、泻下、祛瘀等治疗方法的统称。通法不单纯指某一治法,凡是旨在消除或缓解气血津液运行阻...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玄元肤论》学术思想探微
...治学方法是赵氏命门模型得以建构的基础,赵氏先引用《素问•灵兰秘典论》之文,进而提出“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当云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内经》者昧此耶?”“心既非...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