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胃、胆、肾、大肠五经。清热解毒,消肿凉血。除胸中火焰,散诸经血结。手少阴主药也。诸疮痛痒,皆属心火,故为疮家要药。连翘苦寒,多服即减食,谨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肾二经。童便浸一宿,曝。清热、凉血。解暑热,退潮热,清虚热,治痨热。温疟瘅疟,早凉暮热,热自阴来,用之多捷。苦寒之药,多与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袭脾,宜于血...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甘,性寒,无毒。入肾经。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清血热,退低烧。热淫于内,泻以甘寒,退热除蒸,目宜尔也。又去风邪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风自内生,热退则风息,此与外...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二)清热凉血、退骨蒸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恶矾。酒浸一宿,炙黄。解骨间蒸热,消心腹症瘕。妇人漏下五色,小儿胁下坚疼。鳖色青,主治皆肝证。龟色黑,主治皆肾证。同归补阴,实有分别。龟甲以自败者为佳。...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四)清热燥湿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泔浸一宿,蒸过曝干。除热祛湿,利水固齿。痈肿疮疡,肠下血。风疠疥癣,在所亟需。味苦性寒,纯阴之品,故理湿热有功。疮...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胃、肝三经。升麻为使。恶乌头、乌喙。忌盐。解烦热而心宁,惊悸狂邪都扫。散风毒而肝清,目昏痰壅偕消。吐衄崩淋,投之辄止。痈疽发背,用以消除。解毒高于...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人参为使。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清心主之烦,热狂邪祟俱消,摄肝脏之魂,惊痫健忘同疗。利痰气而无滞,入筋骨以搜风。东垣曰...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肝二经。解毒清热,镇心平肝。热病传里,五内灼燔。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能救客忤,可止惊痫。局方至宝丹中用之,乃救急之良剂也。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苦,性寒,有毒。入肝经。去皮毛,锉,焙。杀虫解毒,化哽破症。产后崩淋,金疮鼻血。有毒而能解毒,去瘀而能生新,然古方中不恒用之,别名管仲,岂音相类耶,抑为其有杂霸之气耶?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五)清热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味酸,性寒,无毒。入心、大肠二经。清利湿热,解毒散血。内服治痢,又疗疮疖,禳解疫疠,通利关节。外敷消肿,疔痈流火,蜂螫剧疼,涂之缓和。唐宝经验方云∶“六月六日采马齿苋晒干,元旦煮...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热药;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