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浮发热
...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身虽大热,切忌寒凉,宜甘辛温药温其中,使土厚则火自敛也;或肾虚火不归经,游行于外,其症烦渴引饮,面赤,舌刺,唇黑,足心如...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诊断学中客
...易,兼之风痰相搏,影响脾胃,以致运化受纳失调,引起呕泻、腹痛、反侧瘈疭,状似惊痫,宜用安魂丸(《丹台玉案》:炒枣仁、茯苓、远志、当归、胆星、灯心)加减;痰热盛者,可用豁痰清热之剂,如温胆汤加钩藤、桑枝...
中医学;中医病证名通因通用
...治法之一,即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证。指针对因邪实所致呕泻崩漏等病证应采用通利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通泄的病症,一般应采用补益固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症,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
中医学;针灸学;反治法;中医治疗学;中医治则痰浊犯肺
拼音:tánzhuófànfèi痰浊犯肺指痰湿阻滞,肺气不得宣降的病变。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气喘痰鸣、胸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宣肺化痰或降气平喘,方如三子养亲汤。
寿台骨伤
...有抽搐者,宜平肝息风,兼服天麻钩藤饮;头晕,恶心,呕吐者,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服柴胡细辛汤、玉枢丹。后期恢复时,益气养阴,用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汤、八珍汤等。
中医学;中医病名;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中医骨伤科湿热疟
...而内薄,内外相薄,则疟日作。”发作时兼见身重肢痛、呕逆胀痞等证。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用羌活败毒散;脉弦长,呕逆胸满者,用柴葛平胃散;如属湿热,脉洪数者,用加味香薷饮。参见疟疾、湿疟、暑疟条。
中医病名痧秽
...,骨节酸痛,与伤寒相似;但脉沉细,或手足指冷,腹满呕恶,与伤寒异,刺少商穴,其血紫滞者是也;须用川郁金、石菖蒲、广藿香、槟榔、厚朴、青皮、紫苏等以逐秽邪。”
中医病名食喘
...满,胃痛腹痛,恶食饱闷,大便或结或溏,上气喘逆,喘呕嗳气等。治宜消导为主,方用保和丸、资生丸、枳术丸等。寒积宜下者,用煮黄丸;热积用承气汤,消导攻下(《症因脉治》卷二)。
中医证名乳瓣
拼音:rǔbàn乳瓣①指乳腺体。妇女发育成熟后乳房内组织成瓣状,故名。②指吃奶小儿呕出的乳积,成细碎块状,故名。
清暑利湿
...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泻泄等,代表方剂如六一散。
中医学;针灸学;中医治法;清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