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诸方
...寒初受病时。毒瓦斯热盛。多服冷药。已自泻下。病瘥以后。热势既退。冷气乃动。故使心下牢。噫哕食臭。腹内雷鸣而不能饮食。四肢无力。此由脾胃气虚冷故也。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吃食全少。四肢乏力。宜服白术散方...
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三;宋;王怀隐;陈昭遇治霍乱后烦躁方第十六
卷第十一《病源论》云∶霍乱之后而烦躁卧不安者,由吐下后腑脏虚极、阴阳未理,血虚气乱,血气《葛氏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方∶葱白(二十枚)大枣(二十枚)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十一;日本;丹波康赖治伤寒后呕方第四十三
卷第十四《集验方》治伤寒后干呕不下食,芦根饮方∶生芦根(切,一升)青竹茹(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二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十四;日本;丹波康赖治伤寒后虚肿方第五十三
卷第十四《千金方》治病后虚肿方∶豉(五升)淳酒(一升)煮三沸,及热顿服,不耐酒者随性,覆汗。
中医古籍;医心方;卷第十四;日本;丹波康赖耳后锐毒
卷一耳部患发耳后,又名耳后疮。宜别阳实阴虚,治无一错。患色白者,以阳和丸与二陈汤同煎服,或以小金丹服,消。色如红者,醒消丸服,消。诸书不拘红白,概以玄参、牛蒡等药治之,即色红者尚服不消,倘色白者,更遭...
中医古籍;验方新编;卷一耳部;清;鲍相璈头颈后结核或赤肿硬痛
卷十七头面部生山药一条去皮,蓖麻子两个,同研贴患处。愈后忌食鳝鱼。
中医古籍;验方新编;卷十七头面部;清;鲍相璈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卷第一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青葙子(五两)龙胆(三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苦参(一两)黄柏(二两)栝蒌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
中医古籍;集验方;卷第一;宋;洪氏汗后恶寒
汗后恶寒宜芍药。脉沉发热下尤良。四肢疼痛仍兼利。厥冷须投四逆汤。伤寒汗后。则寒邪自散。不当恶寒。然汗后犹恶寒者。何也。盖阳微则恶寒。须芍药汤以收敛之。倘脉沉属里。发热恶寒者。恐内有积热。宜下之为良也。...
中医古籍;伤寒捷诀;清;严则庵;裘庆元瘥后昏沉
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瘥后昏沉,或半月以来,或十余日终不惺惺,错语少神,或寒热似疟,或潮热,此因发汗不尽,余热在心包络间故也,知母麻黄汤微汗之。若胃口有热,虚烦而呕者,竹叶石膏汤加生姜治也。
中医古籍;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明;陶华瘥后昏沉
卷下(瘥后数日渐见昏沉或错语呻吟如见鬼状皆因余热蕴在心胞络)脉浮者。微汗之。(小柴胡汤加紫苏知母生地)虚甚。(归脾汤加黄连竹叶)
中医古籍;伤寒括要;卷下;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