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
...为热之重,热属六淫之邪,但在临床很少把它看作是一种外邪,热常可由风、寒、暑、湿、燥和致敏物等外邪入里,在体内化热化火转化而成,或辛酸炙煿使肠胃功能紊乱而致。目前,慢性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症无彻底治愈的...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低热4个月病案一例
...吐明显减轻,能进粥食。仍发热,体温无明显下降。此时外邪已除,应滋阴退热、清透伏火、畅通气机之法。改拟秦艽扶羸汤加味:柴胡15g,秦艽15g,沙参20g,地骨皮15g,丹皮10g,紫菀10g,法半夏5g,当归6g,白薇10g,青蒿30g,茵...
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第二节外感发热
...热论,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火热病邪,即使是其它外邪也是“六气皆从火化”,既然病理属性是火热,因此主张“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治疗“宜凉不宜温”,这就突破了金代以前对外感热病必从寒邪立论,治...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一章 外感病证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1.1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1期;病历报告第五节症瘕
...血瘀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房事不节,或外邪侵袭,凝滞气血,或暴怒伤肝,气逆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使瘀血留滞,瘀血内停,渐积成瘕。三、痰湿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职,湿...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妇科学;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清热散治疗小儿急性热症的的疗效观察
...,阳气偏盛,感邪后易于化热,因而无论感受风寒或风热外邪或感受温毒时邪,均以高热者居多,另外小儿又因“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等病理特点,往往在感邪之后,外邪未罢,里热已炽,出现表里俱热之证。特别是我...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小儿积热治验
...吃零食,过食甘甜肥腻,庸滞中州。素蕴宿滞积热,复感外邪,则表邪外袭,里热弗郁,往往始发病即见表里同病的症状。由于小儿脾常不足,感邪发热又致饮食停滞不化,或由肺移热于大肠,致脾胃积滞,阳明腑实,故见发热...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李永清谈“寒温统一有利于外感病学发展”
外邪的致病特点,以及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特殊性与复杂性,是寒温统一的基础 1.外邪的致病特点外邪虽种类各异,但大多具有以下致病特点。(1)首先袭表:外邪为病,多首先袭表而见恶寒、发热、脉浮、有...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聂惠民:《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青龙汤证
...有减轻之时,这反映了表邪闭郁,既不得外解,又未传变入里,而现寒欲变热之征兆。寒邪渐趋化热,脉则自然由紧变为不紧,证则亦随之由身疼痛变为不痛。但虽渐化热,却尚未入里,仍在于表。表闭未开,阳气仍然闭塞,全...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临床应用中的六经辨证
...病由三阳经到三阴经的辨证过程。它的传化规律是,由表入里,由经络而脏腑(腑→脏),由阳经入阴经。外感邪气主要是针对外感风寒而言,风寒属阴邪,阴邪易伤阳气,病变是由表入里逐渐热化的过程,即外感病起表寒证向...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