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
...自解里寒自除,然非吐不能达表,故用此以探吐之,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矣,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黄蘗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外热,形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此皆用栀豉加减以...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删补名医方论疟
...物碍,心前虚肿,按之即痛,头痛气喘,坐卧不宁。医作伤寒发散,又作痰症而用二陈,不效。汪往视之,脉皆濡而近滑,曰:胃虚血热也。(此证亦虚中有实,但断以血热,辨在何处,想因头痛、四肢痛、心前按之痛耶。)先...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名医类案;卷三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汗至今不复散发。 肺脉沉之而数,浮之而喘,苦洗洗寒热,腹满,肠中热,小便赤,肩背痛,从腰以上汗出。得之房内,汗出当风。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大,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六治阴虚劳热方
...,济阴以应其阳,使之自汗(详案在寒解汤下);并一切伤寒外感,因下元虚惫而邪深陷者,莫不重用熟地,补其下元,即以托邪外出。惟用以治阴虚劳热之证,轻者可效,若脉数至七八至鲜有效者。彼时犹不知改图,且以为地...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霍乱
...。而诸家有言为火者,谓霍乱之病,多在夏秋之间,岂得为之伤寒乎?吁!谬亦甚矣。不知夏秋之交,正多脏寒之病。盖一以盛暑将杀,新凉初起,天人易气,寒之由也。一以酷暑当令,生冷不节,疾病因时寒之动也。人以夏秋之外热易见,而脏...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半夏泻心汤释义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释义半夏泻心汤方出张仲景之《伤寒论》。其药物组成:半夏、干姜、大枣、炙甘草、黄芩、黄连、人参。功能和胃降逆消痞。主治:寒热互结,心下痞痛,呕逆肠鸣腹痛。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五...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7期毒草部
...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吴绶曰: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脉沉细者,尤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证伤寒往往疑似而不敢用,直待阴极阳竭而用,已迟...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清暑利湿莫忘六一散
...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此外,滑石对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脑膜炎球菌等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常用量:内服煎汤(布包)10~20克;外用或入丸散适量。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伤寒论》273条“自利益甚”析义
每读《伤寒论》,到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读“自利益甚时总觉不妥,何谓“益甚?不就是“更厉害了吗?和什么比较更厉害了呢?没有什么前提,...
中医中药;经典研习读部分医家关于栀子汤证的注解与笔者之拙见
【关键词】栀子豉汤证;注解 栀子汤证《伤寒论》共十见,依次为: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