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味苦,性平,无毒。入心包、肝二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解毒。痈疽未成,酿脓未熟、速破宿血、未固先逐。喉痈初起、用之煎服。往往能消、免生危笃。外敷疡肿,其势可束。此药...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蒸,去核,焙。固肠而泄痢咸安,敛肺而喘嗽俱止,利咽喉而通津液,可以清音。下食积而除胀满,能驱冷气。按其主用,皆温涩收敛之功,若肺有实热,泻痢因湿热,气喘因火冲,法咸忌之。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味辛,性温,无毒。清咽治痢,解热定血。疗阳毒发狂,医疮生口舌。黑奴丸。用以疗阳毒发狂,亦从治之义也。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味苦、酸,性平。生用入肺、胃二经。捣汁生吞,治喉风、涌吐痰涎,能于救急。用之煎服,消咽肿,清火降浊,引热下行。此即野生牛膝,俗称方梗对叶草。生用之以涌吐救急,往往转危...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见外治)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味微酸、涩,性平,无毒。入肝、肺二经。开郁和中、生津除渴。止口燥饮而不解、治咽干如有异物。躁烦易怒多疑,酸以柔之可择。此花同诸药制为丸,远行含之,可以不渴。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味苦,性偏寒,无毒。入肺、肝二经。平肝润肺,止痛和中。脘胁时疼,音哑不洪。溃疡日久,贴之能封。音嗄,由于肝肺不舒者,用之尤宜。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药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味甘,性温。入胃经。爽利咽关、通畅食嗓。降气平逆、吞咽无妨。此即棉桃之果皮,收花后趁青阴干、收贮备用。本草纲目拾遗谓“用此忌食鹅。”棉根∶能强壮体力、可代黄。
中医古籍;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明;李中梓治咽喉肿痛
卷第四白矾(飞过)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干掺喉中,徐徐吞下。
中医古籍;洪氏集验方;卷第四;宋;洪遵牛蒡子汤
咽喉门咽喉论治治风热上壅,咽喉窒塞,或痛、或不利,或生疮疡,或状如肉脔,疼痛妨闷。牛蒡子玄参升麻桔梗(去芦)犀角木通(去节)黄芩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
中医古籍;严氏济生方;咽喉门咽喉论治;宋;严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