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自19世纪初,原子量20000061_0003_0的准确测定,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这对原子量数据的积累和周期律的发现,都有很重要的作用。1841年BerzeliusJJ的《化学教程》,1846年FreseniusCR的《定量分析教程》和1855年MohrE的《化学分析滴定...
化学;学科名生物计算机
...: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生物化学反应算法等几种类型。计算机工业在近几十年内飞速发展,其速度令人瞠目。然而目前晶体管的密度已近当前所用技术的理论极限,晶体管计算机能否继续发展下去?...
生物学;计算机嗅质
...,嗅质与味质相比要多得多。它的分类与嗅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起来是困难的,是纯主观的东西,而且不象视觉、听觉那样,并非单一、线性的系列。兹瓦尔德马克(Zwaardemarker,1895)利用选择性疲劳现象把主要的嗅质分...
生物学耗散结构理论
...理学家普利高津(1917~)于1969年提出,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有可能发生突变,即由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空...
物理学微生物生理学
...伊贝格开始对酒精发酵作系统研究;20世纪30年代,生物化学的进展又推动了人们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随后,克勒伊沃和范尼尔等人从比较生物化学的角度,说明了某些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和生理学问题。1933年,克勒伊沃建立了...
生物学遗传因子
...40-60年代,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肯定了基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DNA,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双股DNA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人们才在以后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基因”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
...成周期性的关系,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ДMИTpИЙИBaHOBИчMeHдeлeeB,1834—1907)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或称“元...
基因
...40-60年代,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肯定了基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DNA,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双股DNA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人们才在以后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基因”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生物学;输血医学;遗传与基因超循环理论
...组织机制的学科。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1927~)创立,他于1971年提出超循环理论,于1977年发表《超循环—自然界的一个自组织原理》一文作了系统阐述,讨论的内容主要属于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
生物学组蛋白
...,14,002,11,282,15,324。其中除F1以外,其它4种分子的化学结构已经确定,发现相同的碱性氨基酸残基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在分子内分布相当靠近。即使生物的种类不同,但组蛋白的各分子种类的化学结构似乎是十分相似的。...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