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络病理论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络”,且多能行气、散结、止痛。以辛散温通为法,选用细辛、桂枝等药物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取细辛辛温芳香走窜,行表达里,舒筋止痛,药理研究证实细辛对动物有明显的止痛效果;桂枝辛温芳香通达一身之阳气,温...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拓展《伤寒论》方药临床应用的途径(一)
...非热非实,径用乌梅10g,黄连10g,炒黄柏10g,炒川椒10g,细辛5g,干姜炭10g,党参10g,附片10g,桂枝10g,焦楂炭10g。经服二周,已不腹泻,偶尔大便日行二次,为成形软便,后以调整脾胃月余,一年未见复发。此方治寒热不显之...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应用(上)
...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3克,桂枝3克,干姜3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生白芍9克,五味子9克,生甘草3克。7剂,水煎服。12月2日二诊:上方服1剂,咳嗽即明显减轻。现症见咽干、偶咳,舌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化寒...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拓展《伤寒论》方药临床应用的途径(四)
...用。如桂麻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乃仲景示范在先,而柴胡陷胸汤、柴苓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之类,是后人所发挥,以此为鉴,则复用经方必能变幻无穷,笔者常用小陷胸汤合大黄黄...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朱红宏:细辛药用部位古今考
(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100061)细辛始载于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神农本草经》,且列为上品.其所载之细辛,实际上系指华细辛“AsaramsieboldiiMiq”(植物名和药材名皆为细辛)。辽细辛之名见于《本草原始》,而最早使用该名的...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细辛道地药材的研究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方法,总结细辛道地药材系统研究成果及其在细辛药材GAP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本草学、植物学、孢粉学、化学、药理学、酶化学、细胞学及RAPD技术。结果采用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方法...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3期黄淑芬“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经验应用
...桂枝汤加减。处方:瓜蒌12g,薤白12g,桂枝12g,川芎12g,细辛10g,丹参15g,黄芪25g,当归12g,威灵仙15g,枳实12g,蜈蚣1条。服药3剂后,心痛减轻4成,继续守方加减7剂后,心痛基本消失,嘱患者长期服用老师自制灵仙通络胶囊(...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1期姜良铎教授论角药的理论基础及配伍特点
...基础理论,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如:麻黄、细辛、附子,大黄、附子、细辛,当归、贝母、苦参,大黄、厚朴、枳实等。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不断充实和发展。角药是将三味药组合在一起,但其配伍意义远比对...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l枚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跟痛症8例疗效分析
...方法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治疗本病8例,观察疗效。结果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症状和功能改善明显。结论独活寄生汤...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