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病中调护法
...度(摄氏表十六至二十度)过与不及,皆非所宜。(三)精神方面──1.病患须力求精神安定。2.侍疾者须常以好言安慰病患,尤宜细心留意病情,告知医生,以供参考。3.病患烦闷时,侍疾者可择有趣味之故事或笑话,讲给病患...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二章·调理诸法;清;俞根;徐荣斋第五节·起居调理法
...刺激和安抚作用,红、黄、橙为刺激颜色,适用于冬季及精神不振的病患;灰、蓝、绿色为安抚颜色,适用于夏季及兴奋的病患。光线及灯光的强弱和色泽,也要温和适度。再如,画片也能通过皮质中枢形成良性或不良作用,对...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二章·调理诸法;清;俞根;徐荣斋第四节·伤寒转脱
...为安。然而许学士对于那些发汗有问题的病患,却有一个预见性的治例∶“乡人邱生,病伤寒,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许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曰∶尺中迟者,营气不足,未可发汗。’...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清;俞根;徐荣斋(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年益寿,使人长寿而不早衰。该功法的核心是∶要经常使精神内守,使真元之气归还于丹田。这是因为“丹”(生成人的精气)是生成长养人体的根本,而“丹”的消耗又是使人早衰夭折的源由。要想把人体从早衰中挽救出来,...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十四、补益门;明;胡文焕第七节·查旧方
...意义。由于过去的治疗,能影响现在的病状和征候。伤寒病患如果吃过退热药,它的正常热型(稽留热)就要改变。有痛感的病患如果吃过止痛药,他的痛感会临时减轻。我们要知道那些症状是因为治疗或药物的关系而加重或减...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五章·伤寒诊法;清;俞根;徐荣斋十三方的总结
...有时竟超出“玉真散”之上。编者常于瘰溃疡、疤骨流痰患者,使其早服金蚣丸,晚服中九丸,颇收治效。二者兼服,并可避免中九丸的副作用。(3)三香丸是由多种芳香性健胃药组合而成,功能行气宽中,消食健胃,除胀镇...
中医古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明;张觉人六、气门
...。去厥逆上气。极用力,令两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气出,病患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无有违逆。〔解说〕两足趾相对,行气五息止,以(意念)引气入心肺,可消除厥逆上气。进而尽量用力,使两足相对,以意念引肺中内气出,...
中医古籍;养生导引法;明;胡文焕汪某头痛预见真脏脉
初集汪某中年质薄,且多斫丧,头痛时作时止,夏间诊脉弦急而枯。嘱以脉象欠佳,速宜静养,多服补药,切勿因循。病者以疾虽时发,然寝食如常,犹不为意。逮冬至前二日,忽目花面赤,昏晕不支,延予至,势已败坏,且无...
中医古籍;程杏轩医案;初集;清;程杏轩第八节·察新久
...历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有真学问。肯负责任。而病患又深信不疑。善为调养。二难并。两美合。何致有世无良医。病多不治之长叹也哉。至于切脉之道。一载六经脉象。一载诊脉举要。兹不赘述。【秀按】俞氏诊法。简...
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五章·伤寒诊法;清;俞根;徐荣斋婴儿之天然蒸变论
...变,变者变坚实五脏,蒸者蒸养足六腑,均为长气血而生精神,发身体而益智能也。盖婴儿之在胎元中,先生全身骨胳,继生全体气血。其五脏六腑,在体内虽各成雏形,而未能健实。自蒸变之后,即长全身体之经脉,成五脏六...
中医古籍;幼科概论;明;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