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写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根结第五
...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现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
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从《内经》相关理论谈气血脉形辨证
...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气有余,则泻其经...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2期浅谈儿科学与温病学的关系(一)
...也自然有阳气旺盛的内容,这就导致后世有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首先由朱丹溪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说,往往作为对“纯阳学说的一种注解,也就是说阳气偏胜,而阴未充足。朱丹溪在...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4期辨证类(五)
...腹泻止,是胃气恢复的现象,为病情转危为安的标志。五有余,五不足语出《素问·调经论》,是指神、气、血、形、志五者的有余和不足。据脏象学说有关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的理论,此五者实指五...
中医中药;中医基础“纯阳”之体及其儿科临床意义
...“天癸着阴气出,阴气未至,故曰纯阳,原非谓阳气有余之论。这里“着本“著,可作“附着解,意为天癸依附于肾阴气(肾精),肾阴气(肾精)不足,天癸未至,这是纯阳。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第6卷第2期万全其人及对儿科学的贡献
...太暖之意。这样就可避免外感内伤之疾。3.2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万全“五脏有余不足论的观点是对钱乙提出的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万全儿科学术思想浅析
...科专著,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三有余、四不足论万全在总结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小儿的生理与病理理论,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
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8期;中医中药浅析小儿肺系病证的体质发病特点
...纯阳之体,是说小儿时期的阴阳是在生理状态下的阳相对有余,阴相对不足。今概括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病理意义一方面指小儿一旦患病,病邪易从阳化热,临床见小儿热病(证)最多;另一方面指小儿患病后脏腑...
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吕金山:盛寅学术思想初探
...机方面的常与变。 在治法上盛氏主张“至若形气有余,病气不足,形气不足,病气有余,当责有无真假。东垣云:但补泻病气之有余不足,不必顾其形气之有余不足,似非确论。 在方药应用上,盛氏认为“方者仿...
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