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棒

中药学 舒筋活血 祛风除湿 截疟 清热解毒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bǎi bàng

2 英文参考

Asiatic toddalia root-bar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三百棒中药名:1.飞龙掌血;2.白背三七;3.三对节

4 飞龙掌血·三百棒

三百棒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即《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飞龙掌血之别名[1]

4.1 别名

见血飞散血丹三百棒[2]

4.2 来源及产地

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 Lam.的根或叶。分布陕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2]

4.3 性味

辛、微苦,温,有小毒[2]

4.4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祛风除湿[2]

1.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衄血子宫出血痛经闭经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肋间神经痛。煎服:6~12g,或浸酒[2]

2.叶捣敷外伤出血,疮疖肿毒[2]

4.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4.6 化学成分

根含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红碱、茵芋碱、小檗碱生物碱,还含飞龙掌血内酯(Toddalolactone)、去二羟基飞龙掌血内酯、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等香豆精类和橙皮苷等黄酮类。叶含挥发油,内含香茅醛等,还含白屈菜红碱、鞣质[2]

4.7 药理作用

飞龙掌血可抗炎、镇痛。白屈菜红碱的盐可抗病毒白屈菜红碱为神经肌肉毒,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对豚鼠小量可引起流产,大量引起麻痹、死亡[2]

5 白背三七·三百棒

三百棒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即《云南中草药》记载的白背三七之别名[2]

5.1 别名

三百棒、鸡菜、土生地土田七[3]

5.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 (L.) DC.的根或全草分布我国南部及西南部[3]

5.3 性味

甘,寒,有小毒[3]

5.4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舒筋散[3]

1.治痈肿,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水火烫伤。鲜品捣敷[3]

2.治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3]

5.5 用法用量

煎服:6~9g[3]

6 三对节·三百棒

三百棒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即《文山中草药》记载的三对节之别名。[3]

6.1 别名

三台花三台红花三百棒大常山大罗伞[4]

6.2 来源及产地

马鞭草科植物三对节 Clerodendrum serratum (L.) Moon.或抱茎三对节C. serratum (L.) Moonvar. amplexifolium Moldenke的根或叶。分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4]

6.3 性味

苦,凉,有小毒[4]

6.4 功能主治

热毒祛风湿,截疟接骨[4]

1.治风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肝炎,痢疾。煎服:9~15g[4]

2.治恶性疟疾。本品配胡椒草果少许,于疟发前一小时煎服[4]

3.治跌打损伤骨折无名肿毒,以鲜品捣敷;黄水疮,煎水外洗[4]

6.5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4]

6.6 化学成分

皮含皂苷,主要苷元为齐墩果酸、栎焦油酸(Queretaroic acid)和三对节酸(Serratagenicacid)。根皮含甘露醇及其他多元醇物质。叶含α-菠菜甾醇、芹菜素、阿魏酸等[4]

6.7 药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在动物试验中有抗组胺作用甘露醇脱水作用[4]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