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丸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肉苁蓉丸

处方

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薯蓣 牛膝(去苗)巴戟 杜仲(去粗皮,炙微黄)续断 白茯苓 枸杞子 五味子 蛇床子 山茱萸各30克 茯神 远志(去心)柏子仁各60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虚劳羸瘦,阳痿,健忘,腰膝多疼。

用法用量

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每日二次。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

《丹溪心法》卷三:肉苁蓉丸

处方

山茱萸30克 苁蓉60克(酒浸)楮实 枸杞 地肤子 狗脊(去毛)五味 覆盆子 菟丝子 山药 故纸(炒)远志(去心)石菖蒲 萆薢 杜仲(去皮,炒)熟地 石斛(去根)白茯苓 牛膝(酒浸)泽泻 柏子仁(炒)各30克

制法

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元气,养精神。治虚损。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组成

肉苁蓉2斤(酒浸3日,细切,焙干)。

主治

下部虚损,腹内疼痛,不喜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饮任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三十

组成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薯蓣1两,巴戟1两,车前子1两,黄耆1两(锉),覆盆子1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2宿,晒干,别捣为末),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牛膝1两(去苗),续断1两,犀角屑半两,甘菊花1两。

主治

虚劳,目睛远视无力,四肢乏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忌生冷、油腻、热面。

《圣惠》卷二十六

组成

肉苁蓉3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赤石腊3分,石韦3分(拭去毛),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远志3分(去心),石菖蒲3分,薯蓣2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山茱萸1两,白马茎1两(炙黄),石斛1两(去根,锉),柏子仁3分,续断1两,牛膝1两(去苗),蛇床子3分,石南1两,细辛3分,防风3分(去芦头),菟丝子1两半(酒浸3宿,别捣为末),熟干地黄1两半。

主治

五劳六极七伤,阴萎内虚,口干汗出,失精,阴下湿痒,小便赤黄,阴中疼痛,卵偏大,小腹里急,腰脊俯仰苦难。(??)胫痠疼,目视(目巟)(目巟),腹胁胀满,膀胱久冷,致生百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组成

肉苁蓉(酒侵1宿,切,焙)2两,泽泻1两,熟干地黄(焙)1两,五味子1两,巴戟天(去心)1两,地骨皮1两,人参1两,栝楼根1两,韭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牡丹皮1两,桑螵蛸(炙)30枚,赤石脂(研)1两半,磁石(煅,醋淬2-7遍,研)1两半,龙骨1两半,禹余粮(煅,醋淬2-7遍,研)1两半。

主治

消中虚极,小便无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牛乳汁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三十三

组成

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磁石(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1两,神曲(炒微黄)1两,青盐1两,雀儿10个(去毛嘴爪翅足,存肠胃去骨,烂研),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主治

眼昏,翳赤涩,远视似有黑花,及内障不见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好酒2升。入少炼熟蜜,入雀肉及盐,研令极烂成膏,和诸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别名

补肾丸、羊肾丸

组成

山茱萸2两,干姜2两,巴戟天2两,芍药2两,泽泻2两,桂心2两,菟丝子2两,黄耆2两,干地黄2两,远志2两,蛇床子2两,石斛2两,当归2两,细辛2两,苁蓉2两,牡丹2两,人参2两,甘草2两,附子2两,菖蒲1两,羊肾2枚,防风1两半,茯苓3两。

功效

补肾,利九窍。

主治

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属肾虚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30-40丸。食后服,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

1.《医方考》:味之甘者,可以补虚,亦可以却劳。人参、黄耆、羊肾、山萸、干地、菟丝、巴戟、苁蓉、泽泻、芍药、当归、茯苓、甘草,均味甘之品也,能疗虚聋、劳聋。味之辛者,可以驱风,亦可以顺气,防风、细辛,菖蒲、远志、丹皮、石斛,均味辛之品也,能疗气聋、风聋。性之毒者,可以开结毒,亦可以疗久痹,蛇床,桂心、附子、干姜,均之辛温微毒之品也,能疗毒聋、久聋。
2.《千金方衍义》:诸聋总不出肾虚而为湿热痰火所袭,故专温补利窍,则诸聋悉宜。其防风一味,昔人所谓鸟在高巅,惟射以取之也。

附注

补肾丸(《三因》卷十六)、羊肾丸(《得效》卷十)。

《圣惠》卷二十八

组成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未)1两,著蓣1两,牛膝(去苗)1两,巴戟1两,杜仲(去粗皮,炙微黄)1两,续断1两,白茯苓1两,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蛇床子1两,山茱萸1两,茯神2两,远志(去心)2两,柏子仁2两。

主治

虚劳羸瘦,心神健忘,腰膝多疼,脏腑气虚,阳事衰绝。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二十七

组成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熟干地黄2两,钟乳粉1两,五味子3分,龙骨3分,山茱萸3分,车前子1两,桂心3分,人参3分(去芦头),牛膝1两(去苗),枸杞子3分,远志3分(去苗),白茯苓1两,黄耆3分(锉),杜仲1两半(去粗皮,微炙,锉),防风3分(去芦头),薯蓣3分,石菖蒲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菟丝子2两(酒浸3日,焙干,别捣为未)。

主治

虚劳,肾气不足,梦交,心多忪悸,头目昏闷,四肢少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肉苁蓉(酒浸,切,焙)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焙),山芋半两,石斛半两(去根),牛膝半两(酒浸,切,焙),桂(去粗皮)半两,黄耆(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1分,细辛(去苗叶)1分,槟榔(锉)5枚。

主治

冷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盐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组成

肉苁蓉(去皴皮,酒浸,炙令干)3分,白术3分,龙骨3分,牡蛎(熬)3分,杜仲(去粗皮,涂酥炙)3分,胡桃肉(别研)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丁香半两,鹿角胶(炙令燥)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用,别研)1两。

主治

肺劳虚损,咳嗽唾血,下焦冷惫,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米饮下。

制备方法

上十味为末,入研杏仁、胡桃肉,再研令匀,以煮熟枣肉及熟蜜,砂盆内研如面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七

组成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白龙骨2两(烧过),泽泻1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山茱萸1两,椒红2两(微炒),菟丝子1两(酒浸3宿,晒干,别研为末)。

主治

膀胱虚冷,小便滑数,白浊,梦中失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医心方》卷二十八(《范汪方》)

组成

肉苁蓉4分,菟丝子4分,蛇床子4分,五味子4分,远志4分,续断4分,杜仲4分。

功效

补精,益气力,令人好颜色。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积有十年痒湿,小便淋沥,溺时赤时黄。

用法用量

平旦服5丸,日2次。

加减

阴弱,加蛇床子;不怒,加远志;少精,加五味子;欲令洪大,加苁蓉;腰痛,加杜仲;欲长,加续断;所加者倍之。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组成

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半两,菟丝子(酒浸,别捣为末)1两半,白石英1两,五味子1两,乌贼鱼骨(去甲)1两。

主治

妇人胸胁支满,闻腥躁气,唾血目眩,不进饮食,泄血不已,日久使血枯燥。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温酒或米饮任下,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组成

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切,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酒浸1宿,切,焙),菟丝子(酒浸2宿,别捣末)1两,鹿茸(酥微炙,去毛)半两。

功效

补壮筋骨。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盐汤或酒任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五十三

别名

苁蓉丸

组成

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熟干地黄1两半,麦门冬2两(去心,焙),泽泻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心半两,巴戟半两,地骨皮3分,当归半两,磁石1两(烧醋淬7遍,捣碎,研如粉),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鸡(肶土??)胵1两(微炒),赤石脂半两,韭子半两,白龙骨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禹余粮3分(烧醋淬3遍,研如粉),牡丹半两,桑螵蛸1两半(微炒)。

主治

痟肾,小便滑数,四肢羸瘦,脚膝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苁蓉丸(《鸡峰》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组成

肉苁蓉(去皴皮,酒炙)2两,附子(炮裂,去脐皮)2两,白蒺藜(炒去角)2两,桑螵蛸(炒)2两,五味子(炒)1两,龙骨(研)1两,黄耆(锉,炒)1两半,菟丝粉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

主治

痟肾,肾脏虚损,小便多,腿胫无力,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九十八

别名

苁蓉丸

组成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远志1两(去心),巴戟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五味子1两,桂心1两,蛇床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

主治

肾脏虚惫,膀胱久冷,腰膝疼重,筋力衰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渐加至40丸。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组成

肉苁蓉(酒浸,切,焙)3两,山芋3两,熟干地黄(焙)3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五味子1两半,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半,泽泻1两半,覆盆子1两半,山茱萸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续断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鹿茸(去毛,酥炙)1两半,人参1两半,蛇床子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

主治

瘈病,筋脉相引;及五劳七伤,小便数,腰疼,久立不得,坐即脚痹,腹肚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二十

组成

肉苁蓉(酒清.切.焙)1两,獭肝1具(涂酥炙,切),柴胡(去苗)3分,秦艽(去苗土)3分,巴戟天(去心)1两,黄耆(锉)1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熟干地黄(切,焙)半两,泽泻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远志(去心)1两,山芋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石斛(去根)3分,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切,焙)3分,芍药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赤石脂半两,槟榔半两,白术半两,干姜(炮)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牡丹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山茱萸半两,芎半两,牡蛎(炒)半两。

功效

补骨髓。

主治

寒湿骨痹。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普济方》卷二三四

组成

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黄耆1两(锉),熟地黄1两,巴戟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蔹3分,五味子3分,白术3分,牛膝1两(去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牡蛎粉3分,泽泻1两,干姜3分(炮裂,锉),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主治

虚劳,肾气不足,耳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组成

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磁石(煅,醋淬),威灵仙(去土)1两,槟榔3枚(炮,锉),肉豆蔻(去壳)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牛膝(酒浸1宿,切,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黄耆(锉)半两,补骨脂(炒)半两,茴香子(炒)半两,硇砂(别研)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生姜2两(切,焙),沉香1分。

主治

元脏气虚,脐腹紧痛,腰脚少力,行步艰难,面黄肌瘦,耳内虚鸣,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