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皮肤性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ū zhěn huài sǐ xìng jié hé zhěn

2 英文参考

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

4 疾病概述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又称为丘疹坏死结核。其特点为在四肢伸侧发生散在性丘疹。中心坏死,形成溃疡瘢痕。本病以青年人多见,春秋季节开始发病,患者常伴有肺结核或其它体内结核病灶,或并发其它皮肤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但在皮肤损害中找不到结核杆菌

5 症状体征

初发损害为散在性丘疹,粟粒大至绿豆大,质硬,常发生在毛囊处,红褐色或紫红色,周围绕以狭窄的红晕,境界清楚,数个或数十个不等。此种丘疹可经过数周逐渐消退,而留有一时性的色素沉着治愈。但多数损害在1~2周后,丘疹顶端发生针头大小脓疱,随后逐渐扩大,组织坏死而形成小脓疡,干涸后表面覆有粘着性的褐色厚痂。去除痂皮后,则呈现中央凹陷的小溃疡,如火山口状。圆形或椭圆形,米粒大至黄豆大,不痛不痒,慢性经过。有时附近几个坏死丘疹合成一个较大的溃疡,则溃疡成不整形。经过数周或数月后,此种坏死丘疹溃疡可逐渐自愈,留有凹陷性萎缩瘢痕色素沉着。但原有的损害消退后,新的损害又继之而起,皮疹分批出现,致有丘疹、结痂、溃疡瘢痕同时并存,故病程迁延,长期不愈。

本病好发生四肢伸侧,特别在肘、膝关节附近更多见,可延及手背、足背,面部。躯干也可发生。损害对称分布,散发或群集。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有下列各种变型

(一)痤疮炎 为发生于面部的深型结核疹。损害为暗红色顶端有脓疱坏死丘疹,散发于颧部、鼻唇沟、前额及耳轮等处。损害较顽固,长期难愈,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伴有色素沉着

(二)毛囊疹 是一种浅表型的结核疹,为在手背、足背、前臂及踝部发生丘疱疹,以后可变为脓疱结节,质硬无自觉症状

(三)阴茎结核疹 为发生于龟头或包皮坏死丘疹,轻度浸润,溃破后形成浅溃疡,表面结痂,慢性经过,约经数月至数年留萎缩瘢痕治愈。好发于青年,无自觉症状,常伴发其它结核

(四)腺病性痤疮发生小腿及臀部之痤疮样损害,可发生丘疹坏死、结痂、瘢痕等损害,慢性经过。

6 疾病病因

一般认为本病系体内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至皮肤,并在皮肤迅速被消灭所致,故认为本病系结核疹之一。

1974年报道了91例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大都是南非黑人,那里结核病发病率很高,有4人出现寻常狼疮,1/3病人有明显结核病灶。用链霉素异烟肼治疗,皮疹很快消失。

但近来有人根据血管变化的程度推测,本病很可能是脉管炎的一种类型,可将其归入Mucha及Habermann的苔藓样痘疮状糠疹中。如有较大结节时,则可放在结节性真皮过敏疹内。

7 病理生理

真皮上部早期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随后单核细胞血管周围浸润,以后出现楔状坏死区,坏死累及整个表皮,当楔状坏死区脱落,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在其周围聚集。真皮中下层血管受累明显,表现为静脉内膜炎、动脉内膜炎及血栓形成。病变蔓延到皮下组织时,可发生脂膜炎和纤维化及结核结构

8 诊断检查

根据本病好发于青年人,四肢对称发生的红褐色丘疹,中心坏死溃疡,最后留有凹陷性、萎缩瘢痕而愈,结合病检查,即可诊断。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毛囊炎  皮疹为炎症性毛囊性脓疱,无中心坏死。病理改变毛囊上部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炎症浸润

(二)痘疮样痤疮 为沿前额发际发生的无痛性毛囊性丘疹脓疱。无深在性浸润,为一种毛囊炎性损害,常有中央坏死,愈后留下凹陷性瘢痕。病理改变为毛囊周围的急性炎症浸润。可形成脓肿小片坏死区。

9 治疗方案

寻找与治疗结核性病灶,可用异烟肼等药,但未必有效。本病亦能自然痊愈,可适当使用庆大霉素软膏等外用药。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