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救肺汤

清燥润肺 治燥剂 中医学 方剂学 中药学 方剂 轻宣外燥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zào jiù fèi tāng

2 英文参考

qingzao jiufei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清燥救肺汤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医门法律》卷四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桑叶(经霜者,去枝梗)9g、石膏(煅)8g、甘草3g、人参2g、胡麻仁(炒,研)3g、真阿胶3g、麦门冬去心)4g、杏仁(泡,去皮尖,炒黄)2g、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具有清燥润肺之功效。主治清燥伤肺证。

4 医门法律》卷四方之清燥救肺汤

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损伤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故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应该有一定治疗作用。部分药物理论上具有抗癌作用,但其真正的疗效还有待探讨。该方剂在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代谢功能方面力度较大,同时对心脏功能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这可能是其治疗“脉虚、口渴咽干”的主要机理。其退热作用虽无多数药物支持,但多数药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因而具有强力的解热抗炎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力度虽不大,但其促进免疫功能作用较大。[1]

4.1 方名

清燥救肺汤

4.2 别名

清燥汤

4.3 组成

桑叶去枝梗)三钱,石膏(煅)二钱五分,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2]

桑叶三钱,煅石膏二钱五分,炒杏仁人参各七分,甘草、炒胡麻仁各一钱,阿胶烊化)八分,麦门冬一钱二分,枇杷叶去毛蜜炙)一片[3]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9g、石膏(煅)8g、甘草3g、人参2g、胡麻仁(炒,研)3g、真阿胶3g、麦门冬去心)4g、杏仁(泡,去皮尖,炒黄)2g、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4]

症因脉治》亦有本方,但无胡麻仁[4]

4.4 功效与主治

清燥救肺汤具有清燥润肺之功效。主治清燥伤肺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4]

清燥救肺汤功能清燥润肺[4]。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4]

4.5 用法用量

上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4]

水煎频服[4]

上以水1碗,煎6分,频频2-3次滚热服

4.6 方解

清燥救肺汤所主系燥热伤肺之重证。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肺合皮毛,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治宜清燥热,养气阴,以清金保肺立法。[5]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为君药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用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麻仁阿胶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杏仁枇杷叶味苦,降泄肺气,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如此,则肺金燥热得以清宣,肺气之上逆得以肃降,则燥热伤肺诸症自除,故名之曰“清燥救肺”。[5]

清燥救肺汤桑杏汤虽均治温燥,但本方以清肺燥与养气阴的药物组成,较桑杏汤养阴润肺作用为强,故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不甚、干咳少痰、右脉数大者,宜桑杏汤;若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干咳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宜用清燥救肺汤[5]

方中桑叶宣肺燥,石膏肺金燥热,两药合用,以治其致病之源,共为君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滋液,同为臣药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杏仁枇杷叶肃降肺气,共为佐药甘草又调和诸药为使[5]。诸药合用,使肺金之燥得以滋润,肺气之郁得以肃降,则诸症自解[5]

4.7 临床运用

清燥救肺汤为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6]

4.7.1 加减法

若痰多,加川贝瓜蒌润燥化痰[6]

若痰多加贝母、栝蒌[6]

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清热凉血[6]

热甚加犀角、或牛黄[6]

血枯,加生地黄[6]

血枯生地黄,热甚加犀角、或牛黄[6]

4.8 现代适应

清燥救肺汤适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属燥热壅肺,气阴两伤[6]

4.8.1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啰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6]

4.8.2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两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因常常是细菌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入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也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作用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6]

4.8.3 肺气肿

肺气肿一般与慢性鼻窦炎、增殖体炎、原发性继发性呼吸道纤毛功能异常等相关联,可继发于腺病毒肺炎麻疹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后;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上述病原微生物造成支气管黏膜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或溃疡,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以及细支气管周围炎,从而造成纤毛运动障碍和痰液分泌增多,痰液不易排出而阻塞,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溃疡、破坏,形成肉芽组织和机化,小支气管塌陷,从而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时,肺弹力组织破坏,肺泡壁破坏以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均膨胀扩张。初期肺活量可正常,后期肺活量下降,肺血管痉挛,血容量及血黏滞度增加,再加上肺毛细血管床减少,从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最后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6]

4.8.4 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大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致,也可由理化因素、过敏及免疫损伤以及药物等引发。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当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时病原体可经呼吸道侵入,也可经血流播散、邻近感染部位蔓延、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等侵入。病原体在下呼吸道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病理上分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严重者出现肺部干湿性哕音,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6]

4.8.5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变应性炎症或过敏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刺激因子具有气道反应性,并可引起呼吸道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支气管哮喘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展,其主要病理改变为:①气道黏膜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②气道上皮损伤与脱落,纤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致坏死;③气道壁增厚,黏膜水肿胶原蛋白沉着;④气道黏液腺肿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质增多,黏液滞留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⑤气道平滑肌收缩,部分出现功能性改变及缺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哮鸣音。[6]

4.8.6 肺炎

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其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一般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城市高于农村,长期接触有毒气体石棉、铬、砷、锡以及放射性物质等致癌物质发病率高;同时与人体内在因素如年龄、免疫状态、代谢活动遗传因素、肺部慢性感染等也有关联。最新研究表明p53基因、nm23-H1基因等表达的变化与基因突变肺癌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病理分为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多型性癌、肉瘤样或含肉瘤成分癌、类癌、唾液腺型癌、未分类癌10个类型。肺癌早期多无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密切相关,大部分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在较大支气管内长大后常有刺激干咳,继发感染时可咳脓痰,痰液中含血丝也常见。晚期则出现侵犯邻近器官症状转移时可出现相应器官组织受损症状[6]

4.9 药理作用

[7]

4.9.1 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桑叶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以及部分酵母菌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抑菌pH范围广的特点,桑叶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抑杀作用臣药麦冬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罗斯考皂苷元亦显示抗菌作用佐药枇杷叶煎剂乙酸乙酯部分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链球菌、卡他球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佐药杏仁油蛔虫钩虫伤寒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枇杷叶有抗病毒作用使药甘草浸液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链球菌生长;光果甘草定、甘草查耳酮、甘草西定等等化合物对普通和抗药的幽门螺旋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甘草酸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毒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杀虫作用,同时对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4.9.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桑叶炎症毛细血管透性增强及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臣药石膏注射叶对炎症毛细血管透性亢进、水肿肉芽组织形成等不同的炎症过程均有抑制作用麦冬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可提高SOD及GSH-Px活力,并能提高脑中的SOD活性,抑制脑中单胺氧化酶麦冬水煎剂可显著提高红细胞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使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佐药人参也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IL-6的产生;人参皂苷R0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炎性水肿,降低炎性组织羟脯氨酸的浓度;同时人参提取物能减少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对Hb的氧化,抑制RBC溶血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和保护RBC的作用人参皂苷Rb1还能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并可显著增加肝匀浆GSH-Px及过氧化酶(CAT)活性,从而使体内过氧化氢得以清除。杏仁中的KR-A、KR-B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杏仁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对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胡麻仁具有抗氧化作用枇杷叶所含总三萜酸和熊果酸等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佐药甘草中所含光果甘草定和西班牙光果甘草定A、B等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胀果香豆素A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最强,光(果)甘草酮和甘草查耳酮A抑制过氧化氢溶血作用较强;同时甘草具有保泰松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以及过敏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对炎症毛细血管透性增高、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生等均有抑制作用

4.9.3 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桑叶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血清碳粒扩清速率明显加快,并提高血中IgM水平。臣药石膏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吞噬细胞成熟,并拮抗石英尘对巨噬细胞毒性作用,使巨噬细胞成活率提高。麦冬及其所含的麦冬多糖可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刺激血清溶菌素的产生,升高外周WBC,拮抗环磷酰胺及60Co照射所致的WBC数量减少,提高免疫功能佐药人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均具广泛的影响,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人参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人参皂苷对多种动物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能增强免疫器官的重量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清中1L-2,补体C3、C4的含量;人参多糖具有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作用,能使血清特异性抗体明显增加,能提高血清IgG、IgM水平,提高SRBC免疫小鼠血清溶菌素的浓度,促进T、B淋巴细胞致分裂原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人参皂苷对ConA及LPS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1μg/ml浓度时对各种有丝分裂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这一效应人参皂苷可增强荷瘤NK细胞活性,并使IL-2和IFN-γ水平明显增高。杏仁所含苦杏仁苷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活性,促进PHA刺激的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阿胶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脾脏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特异性玫瑰花环率。使药甘草及其所含多种成分都对免疫功能发生影响;甘草多糖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单核细胞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同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钠能升高淋巴细胞转比率,甘草Lx抑制致敏抗体形成,降低抗原量,可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甘草酸可使抗体显著增加,而且可诱导干扰素和增强NK细胞的活性。总之,该方剂免疫功能的增强和调节作用是一致的。

4.9.4 神经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的影响

君药桑叶及其所含桑叶多糖可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臣药石膏煎剂不仅具有解热、解渴、镇痛作用,而且可降低脑脊髓中cAMP含量,同时通过促进内阿片肽释放而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石膏还具有止渴作用石膏清液可使垂体肾上腺、颌下腺、前列腺胰腺睾丸器官的钙含量减少,而脾脏胸腺的钙含量增加。麦冬煎剂有镇静作用,并且与戊巴比妥钠、氯丙嗪协同作用,能增强其催眠和镇静作用麦冬水提取物及麦冬多糖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使血糖显著下降,更重要的是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适应性,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佐药人参总皂苷亦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同时能兴奋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性器官发育成熟人参醇提取物可使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人参总皂苷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并可促进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释放;人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兴奋双相作用,通过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使兴奋抑制过程得到平衡,使紧张造成的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提高脑力工作效率,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人参GNS、人参皂苷Rb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安定作用,而人参皂苷Rb则有兴奋大脑皮层作用人参还有促进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作用人参还能促进大脑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人参通过影响脑内单胺类物质和乙酰胆碱系统中枢作用,能促进神经递质Ach的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加大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提高海马神经元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其中人参皂苷Rg1、Rg2是促智的主要成分;人参二醇皂苷和人参三醇皂苷对纹状体Na+-K+-ATP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人参二醇皂苷对Ca2+-ATP酶则有激活作用人参醇皂苷对Ca2+-ATP酶有抑制作用,而对Mg2+-ATP酶则为兴奋作用人参皂苷可明显抑制和阻止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脑抑制脑水肿,同时增加脑血流量,减少钙沉积,改善脑供血、供氧及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促进再灌注损伤的恢复;人参制剂可增加大脑葡萄糖的摄取,同时减少乳酸丙酮酸乳酸丙酮酸比值,并可使葡萄糖代谢从无氧代谢途径转变为有氧代谢,使大脑更合理地运葡萄糖氧化产能;人参对肝糖元合成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能增加糖元的合成,促进糖的有氧氧化;人参皂苷Rb2可使三酰甘油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指数降低,对胆固醇有异化作用和促进排泄作用,可促进三酰甘油转入脂肪组织,因而可抑制脂肪高脂血症人参根部皂苷对核酸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苦杏仁胃蛋白酶水解产物、苦杏仁苷及蛋白质成分KR-A、KR-B均有镇痛作用胡麻仁脱脂后可抑制葡萄糖吸收,降低血糖浓度。阿胶所含甘氨酸能促进钙的吸收,有正钙平衡作用枇杷叶中所含三萜酸具有降血糖作用使药甘草酸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甘草酸单胺可显著降低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酰甘油;同时甘草FM100具有镇痛、抗惊厥作用;更重要的是甘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血中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同时甘草本身也具有皮质激素作用,并竞争性抑制皮脂激素肝脏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甘草酸静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

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麦冬人参甘草均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使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分泌水平增高,盐皮质激素能潴钠保水,这可能是其“润肺”、“清燥”之机理;而糖皮质激素则具有强有力的降温、抗炎、促进三大物质代谢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允许”作用,可协调全身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从而使机体功能恢复平衡。另外该方剂桑叶麦冬人参胡麻仁枇杷叶5味中药均有降血糖作用,这可能是其消除口渴咽干的机理。该方剂石膏阿胶等均含大量钙、镁、锌、铁、钴等微量元素,对神经内分泌代谢功能可发挥积极调节作用

4.9.5 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佐药杏仁所含苦杏仁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从而发挥镇咳止喘效应,同时苦杏仁苷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可促进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枇杷叶也含苦杏仁苷,与杏仁发挥同样作用;而其有效成分总三萜酸和熊果酸具有良好的止咳效果;良园枇杷叶膏口服能增加支气管黏膜分泌和促进气管纤毛黏液流动,并可止咳,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哮喘;因此具有良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佐药甘草能促进咽喉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呈现镇咳祛痰作用甘草合剂甘草浸膏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甘草次酸胆盐镇咳作用与可待因近似。

4.9.6 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桑叶具有抗凝作用桑叶提取物可明显延长全血凝固时间,显著延长血浆的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臣药石膏具有降压作用,虽无有关文献记载其对心脏血液流变学等影响,但石膏含大量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阿胶不仅含上述微量元素,而且可促进钙的吸收,具有钙平衡作用,而钙不仅参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骨的代谢,而且对心脏兴奋-收缩偶联等过程均发挥积极作用(详见大定风珠黄土汤镇肝熄风汤等节)。麦冬水溶提取物有正性肌力和提高心泵功能作用麦冬注射液失血性休克有改善左室功能和拮抗休克作用,能逆转失血心脏功能抑制,改善循环,使血压回升,具有量效关系;麦冬总皂苷及总氨基酸剂量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血流量增加,大剂量抑制之;麦冬注射液可缩小心梗死范围及坏死区域,使梗死心肌营养性血流增加,使缺血性心肌细胞较快得到修复和保护;麦冬总苷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麦冬皂苷可作用心肌细胞Na+Ca2+通道,减少细胞Na+Ca2+内流,进而降低细胞自律性,减慢传导,有利于单向阻滞变成双向阻滞而消除折返激动人参皂苷R0、Rb1、Rb2、Rc、Rd、Rg1、Rg3均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纠正心动过速,并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较低剂量人参皂苷及其组分Rb+R0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人参总皂苷可使血管阻力降低,具有降压作用,但却使肾血管阻力增加;人参血压双相调节作用,小剂量使动物血压升高,大剂量使血压下降,可使高血压病血压降低,又可使低血压休克病人血压回升;人参二醇皂苷对失血性休克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人参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促进Na+Ca2+交换,使Ca2+内流增加,作用与强心苷相似,因此,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冠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同时可阻止休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的增加,抑制休克血小板5-HT的释放;人参二醇皂苷可显著降低全血黏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凝固性;人参总皂苷可直接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作用,能增强红细胞生成素等造血生成因子的活性而促进骨髓造血。胡麻仁所含芝麻素能抑制乙酸去氧皮质酮食盐负荷引起的血压升高,改善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弛缓反应减弱的作用阿胶有对抗病理性血管透性增高的作用,这种作用可减少血浆渗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有效循环量,有利于微循环血流灌注恢复正常,使血液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同时阿胶休克血压下降有升高作用阿胶含有胶原蛋白,具有黏滞性,吸收后附着在毛细血管表面,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起到止血作用;同时阿胶具有促进造血功能作用,可提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黄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能缩小心梗死的范围;甘草甜素反应性引起血压升高,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中药改善心脏血液流变学功能是一致的,这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并发心脏功能损害的治疗和预防是有积极作用的。

4.9.7 肿瘤的影响

方剂中仅有人参杏仁枇杷叶具有抗肿瘤作用人参制剂以及人参不同药用部分所含的多种皂苷、人参多糖人参挥发油均有抗肿瘤作用,其中人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抑制癌细胞核酸及糖的代谢,从而使癌细胞死亡;人参多糖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人参茎叶皂苷可抑制肿瘤细胞RNA及DNA合成;人参皂苷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人参花皂苷能诱导干扰素、IL-2及NK细胞活性。苦杏仁所含苦杏仁苷及其水解生成的氢氰酸和苯甲醛有抗癌作用,氢氰酸加苯甲醛苦杏仁苷加β-葡萄糖苷酶可明显提高抗癌效力;已发现癌细胞无氧酵解占优势,其产物乳酸形成偏酸环境有利于β-葡萄糖苷酶活性,促使苦杏仁苷在癌细胞中水解出较多的氢氰酸和苯甲醛而发挥较强的抗癌作用枇杷叶中所含熊果酸有抗癌作用使药甘草提取物可诱导肺癌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细胞凋亡,抑制癌基因蛋白表达上调。

4.9.8 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桑叶肠道平滑肌兴奋性抑制作用臣药麦冬水煎剂能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但对溴新斯的明引起的胃肠推进运动及乙酰胆碱、BaCl2所致肠收缩却有拮抗作用佐药人参皂苷R0人参所含齐墩果酸均能抑制急性肝损伤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杏仁所含脂肪油有润肠通便作用苦杏仁苷在分解后所产生的氢氰酸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杏仁水溶部分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并能抑制CCl4引起的AST、ALT升高,苦杏仁苷能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苦杏仁胃蛋白酶水解产物苯甲醛能明显抑制胃蛋白酶消化功能杏仁油有润肠通便作用使药甘草提取物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再生,从而降低肝硬化发生率;甘草浸膏可使肝脏变性坏死显著减轻,肝细胞内糖元及核糖核酸恢复,血清ALT活性下降;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并能抑制细胞死亡最终阶段的Ca2+内流,同时能抑制磷脂酶A2作用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其内各种酶的释放,因而保护肝功能甘草还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甘草锌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基质甘草酸甘草次酸抑制胃酸分泌;甘草FM100也能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具有抗溃疡作用生胃酮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并能促进胃黏膜分泌和延长胃上细胞的生存时间;甘草FM100还具有罂粟碱解痉能力

上述诸药保肝、抗溃疡解痉作用是一致的。

4.10 各家论述

1.《医门法律》: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石膏禀清肃之气,极清肺热甘草和胃生金;人参生胃之津,养肺之气。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

2.《医宗金鉴》:《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肺主诸气故也。然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人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火燥膹郁于肺,非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麦冬桑叶阿胶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认气化也。《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制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要知诸气膹郁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郁必不开而火愈炽,皮聚毛落,喘咳不休而死矣。此名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若谓实火可泻,而久服芩、连,苦从火化,亡可立待耳。

3.《成方便读》;此必六淫火邪外伤于肺,而肺之津液素亏,为火刑逼,是以见诸气膹郁,诸展喘呕之象。然外来之火,非徒用清降可愈,《经》有火郁发之之说,故以桑叶之轻宣肌表者,以解外来之邪,且此物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石膏甘寒色白,直清肺部之火,禀西方清肃之气,以治其主病;肺与大肠表里,火逼津枯,肺燥则大肠亦燥,故以杏仁麻仁降肺而润肠;阿胶麦冬,以保肺之津液人参甘草以补肺之母气枇杷叶苦平降气,除热消痰,使金令得以下行,则膹郁喘呕之证皆可痊矣。

4.11 附注

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5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清燥救肺汤

5.1 处方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桑白皮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知母 地骨皮

5.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清燥救肺汤具有清燥润肺之功效。治外感火伤肺。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

6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清燥救肺汤

6.1 方名

清燥救肺汤

6.2 组成

桔梗黄芩麦冬花粉、桑皮、生地。

6.3 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清燥救肺汤主治肺燥伤气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8.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2.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3.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3-504.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4.
  7.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4-508.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