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

中医治法 针灸学 清热法 中医学 中医治疗八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fǎ

2 英文参考

clearing metho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清法又称"清热法"[1] ,为治疗八法之一,是指指用寒凉药物或有泻热作用针灸配方以清解热证治法[2]。《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本法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祛暑、生津作用[2]

凡由温、热、火、暑邪致病而形成里热证,均以此法治疗。临床多用于热性病脏腑热证。对热性病使用清法,应分清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按浅深程度使用清法[2]。各个脏腑的热,应按各脏腑病症表现的不同,分别采用清脏腑热的方法[2]。如口舌生疮用导赤散清心火;牙龈肿痛清胃散胃火胁痛耳聋目赤龙胆泻肝汤肝火燥热咳嗽泻白散肺火热痢后重白头翁清肠火等。热证又有虚热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对虚热证多用甘凉清热。

针灸临床上,清法除与穴位有关外,还与刺激的质和量有密切关系[2]

清法不宜久用,病去即止;病后体虚及产后妇女慎用[2]

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有清法作用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清法作用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清法作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清法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