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漏睛、目脓漏、漏睛脓出、漏睛眼、热积必溃之病、窍漏证、眦漏症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问答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问:中医的漏睛、目脓漏、漏睛脓出、漏睛眼、热积必溃之病、窍漏证、眦漏症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答:

中医漏睛又称目脓漏漏睛脓出漏睛眼热积必溃之病窍漏证眦漏症,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泪囊炎[1]

漏睛(leaking eye chronic dacryocystitis)为病名[2]。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漏睛又名目脓漏(《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漏睛脓出(《秘传眼科龙木论》)、漏睛眼(《原机启微》)、热积必溃之病(见《原机启微》)、窍漏证(《证治准绳·杂病》)、眦漏症[2]。是指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处溢出的眼病[1]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是一种常见病,成人或老年人最多,青年及儿童则较少,女性多于男性。有一眼独病者,也有两眼俱病者,但以一眼独病为多。多为椒疮的常见合并症之一,并有可能演变为漏佣疮。另外,邪毒长期伏于内眦,脓汁不尽,若行眼部手术或目珠外伤,尤其黑睛破损,皿邪毒乘隙而人,可继发凝脂翳黄液上冲等严重变症。

漏睛患者大眦头皮色如常,或微红赤,或见睛明穴下方微有隆起,自觉隐涩不舒,但无痛感,不时泪下,眦头常湿,拭之又生,按之则粘浊脓汁自泪窍沁沁而出,病情缓慢,难以消除,冲洗泪道多有阻塞现象。

漏睛的诊断依据如下:

一、除流泪外,大眦角常有粘液或脓液积聚

二、按压睛明穴下方部位,可见粘液或脓汁自泪窍溢出。

三、冲洗泪道,有粘液或脓液返流。

漏睛常表现为流泪,故应与冷泪症相鉴别。冷泪症按压内眦部无粘液或脓液流出,而本病在按压或冲冼泪道时有粘液或脓液泪窍流出。

漏睛为邪深久伏所致的顽固眼病,辨证主要是以局部症状为主,结合参考全身情况。发病初期,脓汁量少清稀者,多为风热停留泪窍,以祛风清热为主;眦部红赤,脓稠粘浊者,多为心脾湿热上攻泪窍,以清热除湿为主;风热引动内火者,可参照二者施治。缠绵日久,常有清稀脓汁流出者,多正虚邪留,则应攻补兼施。同时要重视外治法,如用点眼剂、泪道冲洗方法。对日久不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详见漏睛条。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