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粉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ū fěn fǎ

2 注解

扑粉法,亦称撒扑法,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患处,以冶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应用很早,魏晋时期,陶宏景就已记载麻黄根“止汗,夏日杂粉用之”。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也载有牡蛎“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以后,此法历代相传,所用药物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治“腋下胡臭,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陈实功外科正宗》载石珍散(煅石膏轻粉青黛黄柏末)治疗疱疹;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载玉红散(朱砂寒水石麝香)扑患处治肌衄;现代则有用绿豆氧化锌樟脑滑石粉研细组成止痒扑粉,治疗夏季皮炎痱子等病。

3 操作方法

1.将所选药物经研或碾、炼、煅、烧等方法,制成极细的粉末状物备用。

2.将患处洗净,用新“粉扑”蘸药粉扑匀患处皮肤,亦可直接将药粉干撒于患处,每日撒扑3~5次。

4 治病

4.1 外伤出血

活血止血散(《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降香25g,五倍子30g,红花lOg,白芨25g,血竭lOg。上药分别研为极细粉末,均匀混合,再置于Ioo~c干燥中消毒备用。用时将药粉撒在伤口,布包固定即可。功能活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4.2 雷诺氏病

生肌散(浙江中医杂志1988;23(2):66)煅象皮乳香没药各6g,煅石膏12g,珍珠0.9g,血竭9g,冰片3g。上药研细末,扑于患肢坏疽处,每日1~2次。功能活血止痛,敛疮生肌。主治雷诺氏病

4.3 面部疔疮

1.1号白石散(浙江中医杂志1983;(4):20) 白毛夏枯草 lOOg,石灰50g,上方共研极细末,过80~120目筛,备用。用时在患处消毒,排脓后撒上白石散,伤口大者可敷以纱布,隔日1次。5~7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颜面疔疮见红热痛,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在38℃以上者。

2.2号白石散(浙江中医杂志1983:(4):20) 白毛夏枯草75g,石灰50g,共研极细末,过80~120目筛,备用。用时在息处消毒,排脓后撒上白石散,伤口大者可敷以纱布,隔日1次。3~5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颜面疔疮局部症状较轻者。

4.4 阴部湿疹

黄柏五倍子散(《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黄柏五倍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撒扑患处,每日1~2次,连用至愈。功能清热燥湿。主治阴囊糜烂渗出的湿疹

4.5 毛囊炎

青黛散(《实用皮肤科学》) 青黛30g,海螵蛸末90g,煅石膏末370g,冰片3g。先将青黛研细,次加海螵蛸末研和,冰片研细,加入上药末少许研匀后,再加全部药末研细调匀,直接以药末扑患处。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毛囊炎渗水多者。

4.6 粘膜白斑

月石散(经验方) 煅月石18g,煅石膏9g,煅人中白9g,青黛3g,薄荷o.9g,黄柏2.1g,川连1.5g,冰片3g。先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匀,水飞(研至无声为度),晒干,再研细,又将其余5味各研细后,和匀,用瓶装,封固不出气。先洗漱口腔然后再以药管吹敷患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口腔粘膜白斑

4.7 带下病

黄柏散(江西中医药1990;(1):32) 黄柏蒲黄甘草雄黄各0.6g,薄荷龙胆草各0.3g,青黛冰片各0.9g,生石膏3g,珍珠粉0.1g。上药研细末,过120目筛,混匀装瓶密封备用。用窥器暴露宫颈后,以O.1%新洁尔灭清洗阴道及宫颈(宫颈炎症明显,脓性分泌物多,可用75%酒精擦洗),然后喉头喷粉器将药粉均匀喷撒于患部,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功能清热燥湿止带。主治宫颈糜烂所致的带下

4.8 木舌

木舌扑粉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黄9g,芒硝5g,甘草9g,栀子5g,黄芩薄荷9g,连翘5g,竹叶5g。上方各研为细粉后,混合拌匀,扑粉于患处,日扑4~5次,5日为1疗程。功能泻火清热。主治木舌

4.9 小儿脐患

1.渗脐散(《医宗金鉴》) 煅龙骨15g,麝香3g,上药共研为细末,拌匀备用。用时先以温水洗净脐窝内分泌物,揩干后以药粉扑患处,1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功能燥湿敛疮。主治脐湿脐疮

2.云南白药(成药)(《中医儿科学》) 云南白药适量,直接扑于脐带创口上。功能止血。主治脐出血渗血速度较慢,出血量少者。

4.10 小儿湿疹

苦参散(《中医简易外治法》) 苦参60g,白藓皮30g,冰片3g,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粉扑蘸药粉扑于患处,每日2~3次。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湿疹

4.11 旋耳疮

黄连粉(经验方) 黄连粉适量。将疮面清洗后,将黄连粉扑撒于局部,每日1~2次,直至痊愈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旋耳疮风热湿邪袭耳有脓痂者。

4.12 口疳

口糜散(中华口腔科杂志1983;18(2):113)黄连12g,黄柏20g,甘草10g,海螵蛸白芨各30g,青黛26g,龙骨12g,轻粉冰片各4g,雄黄8g,朱砂14g,硼砂30g。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备用,用时先用清水生理盐水漱口,再将本药少许扑于患处,每日2~3次。功能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主治口疳

4.13 口疮

1.口炎散(广西中医药1980;(4):45)煅人中白白芷各 lOOg,冰片15g,将上药研极细末,用时以细玻璃管或麦杆撮取药末,均匀吹布于疮面,也可以消毒棉签涂抹患处,每日2~3次。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心胃火炽型口疮

2.青黄散(四川中医1989;7(1):9) 青黛lOg,人工牛黄4g,硼砂20g。将上药研极细末,用时以细玻璃管或麦杆撮取药末,均匀吹布于疮面,也可以消毒棉签涂抹患处,每日2-3次。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心胃火盛型口疮

5 注意事项

多毛部位的皮损,不宜用此法。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