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链隔孢病

皮肤性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fū liàn gé bāo bìng

3 疾病概述

皮肤链隔孢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肺、皮肤骨骼等的真菌感染。又称北美芽生菌病。其他地区也有报告。常从呼吸道传入,吸入孢子发生感染。通常是肺部和皮肤感染两种类型。少数可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致死。临床分4型。①原发性肺芽生菌病。可引起肺泡炎,有干咳胸痛、低热、呼吸障碍等。多数自愈,少数转为播散。②慢性皮骨骼芽生菌病。20%~50%有骨损害,预后较好。③系统芽生菌病。血行播散至全身,有发热消瘦乏力等。④接种性芽生菌病。可自愈

4 疾病描述

链隔孢一般对人类无致病性,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尽管患者的健康情况良好,仍可引起皮肤感染

5 症状体征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大的、边界清楚的、稍有浸润的红色斑块,其上有鳞屑及结痂或散在结痂性溃疡。本病常见于患者有消耗性疾患或用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链隔孢感染。皮损可呈丘疹结节性或赘生性带结痂的溃疡,常位于四肢或头部。

6 病理生理

皮损处病理检查,可见3~15μm直径的棕色、阔的分隔菌丝,位于角质层中或扩展至棘细胞层,还可进入真皮,10~15μm直径大小的圆形孢子散见于真皮炎症浸润中或位于巨细胞中,菌丝及孢子均可被PAS染成红色。

7 诊断检查

本病的诊断要根据临床表现、局部皮损处反复找到典型的链隔孢子和培养出典型菌落才可确诊。

8 治疗方案

治疗可外用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或肟康唑霜剂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