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中医学 消瘕散结 活血化瘀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ú méng

2 英文参考

gadfl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oestrus[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牛虻中药名,出自《本草崇原》,即《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虻虫的别名[1]

4 别名

蜚虻、牛虻、瞎蠓[2]

5 来源及产地

虻科昆虫中华虻Tabanus mandarinus Schi.或复带虻T.bivittateinus Takahasi.及其同属近缘昆虫的雌虻干燥全体[2]。产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2]

6 性味归经

苦,微寒,有毒[2]。入肝经[2]

7 功能主治

逐瘀血,消癥结[2]。治血滞经闭癥瘕寒热,跌打瘀痛[2]

8 用法用量

内服:微炒用,煎汤,1.5~3g;或研末吞,每日0.3~1.0g[2]

9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10 药理作用

本品有溶栓、活化纤溶系统作用[2]复方可降低大鼠血黏度[2]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5.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