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成立

历史事件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1年8月20日,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Synthetic  and  Functional  Biomolecules  Center,  SFBC)成立仪式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北大化学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数十位来自国内外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著名学者与北大师生共同见证了中心的成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前校长许智宏院士,副校长王恩哥院士,北大化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松院士及中心主任何川教授一起为中心揭牌。

成立仪式由北大化学学院副院长来鲁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副主任陈拥军,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吴凯,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化学生物学系主任赵新生,中心国际评估委员会代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tephen  Kent以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委员会主任汤超等嘉宾分别致辞。参加仪式的还有北京大学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兄弟院系的领导、老师和化学学院的部分师生。

心主任何川教授简短地介绍了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大学近来相继推出的一系列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举措之一。该中心被北大列为“985”三期工程中重点建设的一个跨学科实体研究中心,对北大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心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与化学前沿交叉研究机构为目标,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通过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提供新的视角,为解决人类重大疾病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目前中心已有三个独立课题组在开展相关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例如,中心的陈鹏特聘研究员与生命学院的昌增益教授最近合作的一篇关于肠道微生物病菌抵抗胃酸的存活机制的文章已被《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接收,将于9月初在线发表。中心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迅速形成一支布局合理、充满朝气的国际一流学术团队,在从分子细胞的多层次上开展学术研究,力图在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类等重要生物分子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为我国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庆祝中心的成立,在成立仪式结束后,中心还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首届“化学生物学前沿”国际学术论坛。北京大学医学部张礼和院士为论坛致开幕词,何川教授、Stephen  Kent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Tom  Muir教授、英国牛津大学Benjamin  Davis教授、英国MRC实验室Jason  Chin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Thomas  Carell教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南开大学席真教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教授等分别作了报告。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