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中医药古籍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历史事件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3月19日在北京联合宣布,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日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中医药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两部典籍的入选是中医药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

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

关于世界记忆工程

“世界记忆工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发起的,目的在于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世界记忆工程关注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藉此宣传文献保护的意义,以及探讨保存人类记录的发展动向,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两部文献获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

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北京时间2010年3月8日至9日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本次会议的一项主要议题是评选第二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文献。经过严格审核,中国内地申报的《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两部中医药古籍顺利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说,《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评审委员会对《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这两部文献分别给予了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代表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科学思想,被认为是该地区科学史领域最重要的参考书目;《黄帝内经》理所当然地是一部珍贵的文献。”

本草纲目》是由我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写成的自然科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几千年天然药物使用知识和经验的百科全书式中药学经典。书中详细描述了1892种植物、动物、矿物等类药物的名称、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炮制以及它们的药性和作用。书中首创了科学药物分类法,提高了生物学分类的准确性。英国生物学达尔文评价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此次入选的《本草纲目》为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本草纲目》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此次申报的《黄帝内经》为公元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目前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把中医药学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自然科学知识、哲学思想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揭示出中医学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

保护人类记忆遗产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宗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古籍保护本身的难度和认识上、政策上、资金投入上的不足,我国中医药古籍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存在着保存条件差、研究队伍不足等问题。

中医药古籍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是中国中医药古籍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仅对于中医药古籍文献的保护利用、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对中医药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认识,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王国强说,中医药典籍“申忆”成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古籍保护的认识,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好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并加强整理、出版、学习、研究和在临床、科研中的利用推广。世界记忆工程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现代医学互交流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平台,为向全世界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先后有218种中医古籍文献进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3家中医藏书机构被评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医古籍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取得显著成效。王国强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建立一支完备的、专业的中医药古籍保护队伍和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研究学科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

综合《东方早报》及《科学时报》消息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