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散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散

处方

丁香、木香、当归(去芦.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两;附子(去皮.脐.醋煮.切片.焙干)、赤石脂,各十两;藿香叶(洗.焙)四十两,诃子皮十五两。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h,腹中雷鸣,胸膈痞闷,胁肋虚胀。及积寒久利,肠滑不禁,肢体羸困,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一个,同煎至六分,温服,空心,食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五:木香散

处方

木香30克 肉豆蔻20克(去壳)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当归60克 (锉,微炒)干姜30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苍术60克(锉,炒)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药捣筛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脾脏虚冷,大肠泄痢,腹内疼痛,四肢乏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五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木香散

处方

丁香 木香 当归(去芦,洗,焙)肉豆蔻(炮)甘草(爁)各600克 附子(去皮、脐,酣煮,切片,焙干)赤石脂各300克 藿香叶(洗,焙)1.24千克 诃子皮450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疴痛,腹中雷鸣,胸脯痞闷,胁肋虚胀,及积寒久痢,肠滑不禁,肢体羸困,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1个,同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圣惠》卷五

别名

木香汤

组成

木香1两,肉豆蔻1两(去壳),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当归2两(挫,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苍术2两(锉,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主治

脾脏虚冷,大肠泄痢,腹内疼痛,心腹(四肢)不和,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木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惠》卷二十九

组成

木香半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柴胡1两(去苗),桂心半两,当归3分,白术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襴)。

主治

虚劳心腹痞满,气攻两胁满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用药禁忌

忌生冷、油腻、苋菜等。

《圣惠》卷五十九

组成

木香3分,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主治

久赤白痢不止,脐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四十三

组成

木香半两,川朴消1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白术半两。

主治

心悬急懊痛,腹胀,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博济》卷四

组成

草豆蔻5个(和皮用),人参1两,茯苓1两,防风1两,藿香1两,陈橘皮(去白)1两。

功效

调中顺气补虚。

主治

小儿经气杂病。小儿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钱,姜、盐、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附注

本方原名木香丸,与剂型不符,据《幼幼新书》改;方中无木香,疑脱。

《圣惠》卷四十四

组成

木香半两,赤茯苓1两,牡丹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槟榔1两,泽泻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主治

阴肿。有气上下攻注,胀闷。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组成

青木香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半两,丁香1分,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1分,蒺藜子3分,陈橘皮(去白,焙)3分,槟榔(锉)3分。

主治

肾气发动,上攻下注。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组成

木香半两,槟榔1两,木通1两(锉)。

主治

脚气,冲心烦闷,脐下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六

组成

木香1两,诃黎勒皮2两,槟榔2两。

功效

春夏预防脚气发动。

主治

脚气,心闷烦壅。

用法用量

以童便1小盏,牛乳1合,生姜汁1匙,同煎2-3沸,每于食前调下2钱。以快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惠》卷四十七

组成

木香1两,高良姜2两(锉),草豆蔻1两(去皮)。

主治

干霍乱。不吐不利,宿食不消,烦乱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四十八

组成

木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槟榔半两,白术1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人参1分(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分。

主治

积聚,心腹疼痛,胸膈气滞,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生姜、大枣汤调下亦得。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惠》卷四十二

组成

木香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细辛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半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鳖甲1两半(涂醋,炙微黄,去裙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京三棱3分,槟榔半两,赤茯苓3分,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茴香子半两。

主治

七气,心腹积聚,结块如杯,呕吐寒热,胸心中短气,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七

组成

木香3分(两),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茴香子3分,羌活3分,赤茯苓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诃黎勒皮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槟榔1两。

主治

肾脏风冷气,腹胁胀满,心胸壅滞,腰脚无力;脾胃虚弱,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十一

组成

木香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神曲1分(微炒黄色),白术半两,荜茇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柴胡半两(去苗),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主治

伤寒食毒,脾胃虚乏,四肢少力,不思饮食,心腹气胀,或时下利,向晚憎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十二

组成

木香2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柴胡3分(去苗),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主治

伤寒,冷水积在腹中,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十三

组成

木香半两,诃黎勒皮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益智子半两(去皮),白术1两,白茯苓3分。

主治

伤寒胃气不和,心腹妨闷,四肢少力,不欲食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十四

组成

木香3分,鳖甲3分(涂醋,炙微黄,去裙襴),诃黎勒皮3分,槟榔1分,赤茯苓3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

主治

伤寒后脚气,心下痞坚,或时妨痛,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十六

组成

木香半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栀子仁1分,地榆半两。

主治

时气热毒,痢脓血,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惠》卷十八

组成

木香1分,豉1合,葱白3茎,麻黄1两(去根节),干薄荷1分。

主治

热病发疱疮,形如豌豆。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不拘时候,分2次温服。衣盖取汗。

制备方法

上细锉。

《圣惠》卷二十七

组成

木香半两,酸枣仁1两(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半两,黄耆3分(锉),诃黎勒皮1两,槟榔1两,柴胡1两(去苗),桂心半两,白茯苓1两。

主治

虚劳烦热,不得睡卧,两胁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二十八

组成

木香1两,芎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妙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1两。

主治

虚劳,心腹痛,胃气不和,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三十

组成

木香1两,五加皮1两,松节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薏苡仁3分,槟榔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主治

虚劳损,脐下痛,抽肾入腹,四肢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

组成

木香3两,诃黎勒(煨,用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2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半两,当归(锉,微炒)1两。

主治

肠痹,腹胀飧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前粥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局方》卷六

组成

丁香20两,木香20两,当归20两(去芦,洗,焙),肉豆蔻仁20两(炮),甘草(爁)20两,附子10两(去皮脐,醋煮,切片,焙干),赤石脂10两,藿香叶(洗,焙)40两,诃子皮15两。

主治

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疒丂)痛,腹中雷鸣,胸膈痞闷,胁肋虚胀。及积寒久利,肠滑不禁,肢体羸睏,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2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空心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惠》卷三十五

组成

木香半两,犀角屑1两,玄参1两半,羚羊角屑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川升麻1两半,紫雪2两,射干1两,槟榔1两。

主治

咽喉中如有物,噎塞不通,吞不能入,吐不能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三十八

组成

木香半两,犀角屑3分,赤芍药3分,白术1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主治

乳石发动,心腹痛噤,四肢寒颤,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传家秘宝》卷中

组成

木香半两,沉香1两,肉豆蔻3个,槟榔3个,官桂1两,青橘皮1两,陈橘皮1两,荆三棱1两,蓬莪术1两,益智1两,马蔺花半两(炒),诃子皮半两,丁香半两,胡椒,没药1分,甘草(炙)、牵牛子(炒)、茴香。

主治

五膈气,欲变成脾肾劳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煎7分,不拘时候热服,1日2-3次。

制备方法

上药各依常法修制,捣罗为细散。

附注

方中胡椒、甘草、牵牛子、茴香用量原缺。

《圣惠》卷九十二

组成

木香1分,白蒺藜1分(微炒,去刺),地肤子1分,昆布1分(洗去咸味),枳壳1分(麸炒令黄,去瓤),槐子1分,狐阴1具(用酥炙令焦黄)。

主治

小儿阴(疒颓)肿胀。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半钱,空心以粥饮调下,晚后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普济方》卷三九五

组成

木香(细锉)、人参、藿香各等分。

主治

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5分,煎至3分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惠》卷七十九

组成

木香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术3分,当归3分(锉,微炒),龙骨1两,赤石脂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

主治

产后赤白痢,腹中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惠》卷八十一

别名

木香汤

组成

木香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1两,芎3分,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黄耆3分(锉),白芍药3分,桂心半两,白术半两,甘草2分(炙微赤,锉)。

主治

产后风虚劳损,气攻心腹,四肢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木香汤(《普济方》卷三五○)。

《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

木香1分,高良姜半分,白术1分,桔梗1分(去芦头),赤茯苓1分。

主治

小儿心痛,手足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八十八

组成

木香半两,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赤茯苓1分,牵牛子半两(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主治

小儿乳食过度,腹中胀满;小儿水气,四肢浮肿,腹胁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温浆水调下,晚后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

木香半两,阿胶半两(炙,炒),诃黎勒半两(炮,去核),黄连(去须,炒)半两,干姜1分(炮),吴茱萸1分(汤浸,焙,炒),龙骨1分。

主治

肠胃冷气,飧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七十四

组成

木香半两,干姜2分(炮裂,锉),白术3分,地榆半两,黄连半两(去须),艾叶1两(炒微黄),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芎3分。

主治

妊娠下痢赤白,腰腹痛,胎不安。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圣惠》卷九十三

组成

木香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臭樗树皮半两(炙,微炒),木贼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

主治

小儿久赤白痢,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博济》卷五

组成

木香1分,槟榔7个,白及半两(锉),白蔹半两(锉),鸡内金1两(焙干),根子黄皮1分,肉桂1分,麝香少许,黄蜀葵花1两(焙干)。

功效

敛疮口,止痛生肉。

主治

一切疮。

用法用量

看疮口大小,逐渐滴水,调成膏,于熟绢上贴,每日换1次。

制备方法

上焙干为末,研细。

《苏沈良方》卷二

组成

羌活1两,麻黄(去节,水煮少时,去沫)2两,防风3分,木香半两,槟榔半两,附子半两(炮,去皮),白术半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草豆蔻半两(和皮用),陈橘皮半两,牛膝半两(酒浸1宿),杏仁半两(生,去皮尖),当归半两(酒浸1宿),人参半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川芎半两,官桂(不得见火)半两。

功效

调气进食宽中。

主治

偏风瘫痪,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1碗,加生姜7片,煎至1盏,去滓,得7分,温服。

加减

大肠不通,加大黄末,每服1钱,如久不通,加至3-5钱不害;心腹胀,加葶苈并滑石末,每服各1钱,滑石汤送下;如上膈壅滞,痰嗽气急,加半夏、升麻、天门冬、知母末,各2钱同煎,其药滓两合为1服,用水1碗半,煎至1盏,服此药。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附注

按:本方方名,《妇人良方》引作“木香煮散”。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

木香3两,桂心3两,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黄),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厚朴(去皮,姜汁涂,炙香)3两,肉豆惹半两(去壳),赤石脂半两,大附子3分(炮),皂荚1两(去皮子,酥炙令黄)。

主治

气痔脱肛,肠胃久冷,腹肋虚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组成

木香(炮)两半,阿胶(炙,令燥)1两半,诃黎勒1两(炮,去核),黄连(去须)1两。

主治

久痢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用冷粥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