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别名

消坚丸(《百一选方》卷十五)。

处方

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牡丹皮120克 桂心150克 桃仁(炒,去皮、尖)150克(别研)

制法

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散寒化瘀。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无时。及妇人月经病,血刺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温酒送下,妇人用醋汤下。

备注

方中川乌头,原书缺用量。《仁斋直指》作"一只"。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

《千金》卷四

方名

牡丹丸

组成

牡丹3两,芍药2两,玄参2两,桃仁2两,当归2两,桂心2两,虻虫50枚,水蛭50枚,蛴螬20枚,瞿麦1两,芎1两,海藻1两。

主治

妇人女子诸病后,月经闭绝不通,及从小来不通,并新产后瘀血不消,服诸汤利血后,余疢未平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以酒送下。血盛者作散,服方寸匕。腹中当转如沸,血自化成水去。

加减

如小便赤少,除桂心,用地肤子1两。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以黄芩牡丹汤小变其法。汤以急荡,故用大黄;丸以缓攻,故用桂心,总藉虻、蛭、蛴糟之力也。血盛者作散服,服后血化成水而下。小便赤少,即除桂心而用地肤清热利水,水即血之所化,无限活法,惟在详见证之缓急耳。

《鸡峰》卷十五

方名

牡丹丸

组成

牡丹皮2两,白薇2两,肉豆蔻2两,当归2两,熟地黄2两,禹余粮2两,苁蓉2两,木香2两,吴茱萸1两,细辛1两,独活1两,茯苓1两,石膏1两,芎1两,黄耆3分,五味子3分,桂3分,椒半两。

功效

暖妇人血海,壮颜色气力。

主治

妇人血海冷败伤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醋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七十九

方名

牡丹丸

组成

牡丹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1两,木香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微黄去翅足),水蛭1分(微炒令黄),蛴螬1分(微炒),瞿麦3分,芎3分,当归3分(锉,微炒),海藻1-3分(洗去咸味),桂心半两。

主治

产后月水不通,胁腹滞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产宝诸方》

方名

牡丹丸

组成

当归半两,生地黄半两,川芎半两,牡丹皮半两,紫苏子1两,薏苡仁1两,荆芥穗1两。

功效

养血气。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子母秘录》

方名

牡丹丸

组成

苦参10分,牡丹5分,贝母3分。

主治

产后月水闭,乍在月前,或在月后,腰腹痛,手足烦疼,唇口干,连年月水不通,血干着脊。

用法用量

每服7丸,日3次,食前以粥清汁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一五○

方名

牡丹丸

组成

牡丹皮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赤芍药1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赤小豆(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

主治

妇人血风走注,上攻头目昏重,下注腰脚痠疼,及遍身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醋汤或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