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草

中药材 中医学 中药中毒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ǎ tí cǎo

2 英文参考

membranaceous marshmarigold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全草·马蹄草

马蹄草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质问本草》记载的连钱草之别名[1]

3.1 别名

金钱草马蹄草、穿墙草、金钱薄荷江苏金钱草一串钱[2]

3.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 Kupr.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等地。[2]

3.3 来源及产地

苦、辛,微寒。入肝、胆、膀胱经[2]

3.4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祛风解毒散瘀消肿[2]

1.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黄疸感冒咳嗽脑漏风湿关节痛,疟疾。煎服9~30g。[2]

2.治毒蛇咬伤腮腺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鲜品捣敷;疮疥,湿疹,煎水洗[2]

3.5 化学成分

全草脯氨酸氨基酸。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左旋松樟酮(Pinocamphone),还有蒎烯、薄荷醇、柠檬烯等。又含熊果酸胆碱鞣质、苦味质水苏糖、硝酸钾等。[2]

3.6 药理作用

煎剂对大鼠、兔有明显的利尿、利胆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痢疾及绿脓等杆菌抑制作用。提取物可抗小鼠溃疡水煎剂可降压,还能抑制乙肝表面抗原[2]

4 伞形科植物积雪草全草·马蹄草

马蹄草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积雪草之别名[2]

4.1 别名

落得打、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铜钱草、蚶壳草、马脚迹、破铜钱[3]

4.2 来源及产地

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的全草。产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3]

4.3 性味归经

苦、辛,凉。入肝、脾、肾、膀胱经[3]

4.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解毒[3]

1.治感冒发热中暑,风火赤眼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和结石,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咳血衄血。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3]

2.治痈肿,疔疮丹毒湿疹外伤出血。捣敷或取汁涂。[3]

4.5 化学成分

本品含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和参枯尼苷、波热米苷等皂苷和积雪草酸、白桦脂酸等三萜酸。还含山柰酚、槲皮素和二者的苷,内消肌醇β-谷甾醇,反式-β-金合欢积雪草糖等。[3]

4.6 药理作用

所含的苷对动物有镇静、安定作用积雪草苷能治疗皮肤溃疡,如顽固性创伤皮肤结核麻风等。积雪草抑制实验性胃溃疡发生。醇提取物及苷能松弛动物肠平滑肌。水提物能增强大鼠记忆力,降低大鼠平均动脉压,减慢心率积雪草可杀灭培养中的肿瘤细胞煎剂还可抗菌[3]

5 睡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马蹄草

马蹄草中药名,出自《经验良方》,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莼之别名。[3]

5.1 别名

丝莼马蹄草缺盆草、锦带、马粟草[4]

5.2 来源及产地 

睡莲科植物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的茎叶。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4]

5.3 性味归经

甘,凉。入肝、脾经[4]

5.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呕[4]

1.治黄疸热痢呕吐。煎服或作羹服:适量。[4]

2.治痈疽疔毒。嫩叶捣敷。[4]

5.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少量维生素B12,又含亮氨酸氨基酸。叶背分泌黏液,其组成中含L-阿拉伯糖、L-岩藻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L-鼠李糖、D-木糖等。[4]

5.6 药理作用

其黏液部分在动物筛选试验中,被认为有抗癌作用。又有溃疡抑制因子。[4]

6 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的全草·马蹄草

马蹄草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鲎藤之别名[4]

6.1 别名

马鞍藤马蹄草、海薯藤[5]

6.2 来源及产地

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 Ipomoea pes-caprae (L.) Sweet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5]

6.3 性味

辛、微苦,微寒[5]

6.4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散[5]

1.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痔疮漏血。煎服:15~30g。[5]

2.治痈疽,肿毒,疔疮。煎服并捣敷。[5]

6.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5]

6.6 运用

鲎藤根治流火,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5]

6.7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5]

6.8 化学成分

叶含黏液质、挥发油树脂、甾醇、苦味物质、脂肪、山萮酸、蜂花酸、肉豆蔻酸E-植醇、β-突厥蒿薇酮等。[5]

6.9 药理作用

挥发性酯类对海蜇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有抗组织作用[5]

7 罂粟科植物血水草全草·马蹄草

马蹄草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贵州民间药物》记载的黄水芋草之别名[5]

7.1 别名

广扁线斗篷草马蹄草水黄连[6]

7.2 来源

罂粟科植物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全草[6]

7.3 性味

苦,寒,有小毒[6]

7.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6]

1.治流行性眼结膜炎。煎服:鲜品9~30g。[6]

2.研末油调搽,治小儿癣疮;捣敷治皮肤瘙痒,湿疹,疮疖,无名肿毒,跌打瘀肿[6]

7.5 化学成分

全草生物碱、内酯[6]

8 毛茛科植物薄叶驴蹄草全草或根·马蹄草

8.1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8.2 拼音名

Mǎ Tí Cǎo

8.3 来源

毛茛科植物薄叶驴蹄草全草或根。

8.4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60厘米。根茎短,丛生白色须根。茎直立或斜上,中空。基生叶丛生,肾圆形或卵状圆心脏形,长4.5~6厘米,宽6~10厘米,基部深心形;叶缘具钝齿或齿牙状;叶柄长24~36厘米;茎生叶疏生,1~3片,形小,具短柄或几无柄;叶质柔软,掌状脉萌面均稍隆起.花1~3朵,顶生,花梗长4~6厘米;花被通常5瓣,卵状椭圆形,长13毫米左右,亮黄色;雄蕊多数,黄色,花丝短;心皮5~8,狭长。蓇葖果无柄,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左右,顶端具短嘴;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

8.5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水沟边、杂林草丛等潮湿处。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及陕西、浙江等地。

8.6 功能主治

治发痧,跌伤,扭伤

8.7 附方

①治发痧:马蹄草四至五钱,加槛木、醉鱼草、大叶乌梢(豆科胡枝子)、仙鹤草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跌伤、扭伤:鲜马蹄草根、蛇葡萄根。捣烂,拌酒糟,烘热歌伤处。

8.8 摘录

《*辞典》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0.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6.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马蹄草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马蹄草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